神州十八航天员为何都要躺着出舱?长期的太空生活对人体有何影响
前言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返航,再次被抬出返回舱,这一幕,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
一些网友开启了“杠精”模式,灵魂拷问:都2023年了,咱们的航天员咋还“躺平”出场?美国人几十年前就能自己走出来,是不是咱们技术不行,被“降维打击”了?键盘侠们火力全开,一时间“技不如人”、“虚心学习”的论调甚嚣尘上,这届网友,真是操碎了心。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真相可能要让键盘侠们失望了,这可不是什么“技术不行”,而是另一种“高科技”——对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极致守护。
太空漫步:英雄归来,躺赢的智慧
这背后,是中美两国在载人航天发展策略上的根本差异,是两种不同理念的碰撞,要聊这个,就得先回顾一下历史,美国人确实在载人航天领域起步早,阿波罗登月,举世瞩目,堪称美国航空的“高光时刻”。
当年三位宇航员风风光光地走出返回舱,全球都为之沸腾,这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毕竟我们那时还在艰难的探索中,连一颗人造卫星都还没发射成功,这种落差感,就像小学生看着大学生拿奖学金,羡慕嫉妒恨。
然而,中美两国的起跑线不同,发展路径自然也不一样,美国人追求“弯道超车”,早期航天计划带有明显的冒险性质,为了抢占先机,他们选择了“搏一把”的策略,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固然让他们在太空竞赛中赢得了先机,但也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对宇航员健康管理的重视不足,就是其中之一。
而中国则选择了“稳扎稳打”的路线,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之后,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从发射卫星到载人航天,再到建设空间站,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这表明中国已经将载人航天纳入了国家战略,虽然美国出于种种原因,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但这并没有阻挡中国航天的发展步伐,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从杨利伟到神舟十八号,中国航天员返回地球时,都是被抬出返回舱的,这并非技术难题,而是出于对航天员健康的周全考虑,长时间的太空生活,对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微重力环境会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一系列问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就像生活在一个“无重力”的世界,他们的骨骼和肌肉不再承受地球引力的负荷,就像长期卧床的病人一样,会逐渐流失骨骼和肌肉的质量。
想象一下,你在床上躺了几个月,突然让你站起来走路,会是什么感觉?肯定腿软无力,甚至站都站不稳,航天员也是一样,他们在太空中长期处于失重状态,身体机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贸然让他们站立行走,很容易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美国宇航员早期能够自行走出返回舱,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航天飞行时间较短,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当时对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认识不足,也导致了他们在航天员健康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后来,随着航天飞行时间的延长和对太空医学研究的深入,美国也开始重视航天员的健康管理,并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中国航天始终将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为了让航天员更好地适应太空环境,我们在空间站内配备了各种“黑科技”,例如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微重力抗阻装置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保持锻炼,尽可能减少失重带来的负面影响。
除了在轨锻炼,航天员还会穿着“企鹅服”进行舱内活动,这种特制的服装内部有很多弹性带,可以给肌肉施加一定的压力,模拟地球上的重力环境,帮助航天员对抗失重带来的肌肉萎缩。
在地面上,医监医保团队会对航天员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监测,从航天员进入飞船开始,他们的心率、体温、血压、呼吸等重要生理指标都会被实时监测,即使在飞船返回过程中进入黑障区,信息中断时,穿戴式监测装备也会将数据存储下来,方便地面人员进行分析。
空间站内的“医务室”更是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进行心电图、血压、超声等常规检查,还能进行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甚至连中医四诊仪都上了太空,让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享受到中医的保健和治疗。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航天员的健康,让他们“躺着”出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避免出现不适或损伤,这可不是什么“技术不行”,而是对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极致呵护。
与中国的“稳扎稳打”相比,美国早期的航天计划更像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他们追求快速突破,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进行了载人登月,这固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例如,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例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这与他们在太空中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以及当时对航天医学认识不足有关。
如今,随着对太空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深入研究,美国也开始更加重视航天员的健康管理,并采取了更加科学的措施,例如,在国际空间站上,也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和医疗设备,用于保障航天员的健康。
未来,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断迈进,深空探测将成为新的挑战,深空探测任务时间更长,环境更复杂,对航天员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时间的太空旅行,会加剧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问题更加严重,此外,深空环境中的高辐射,也会对航天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心理方面,长期在封闭的太空舱内生活,也会给航天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都可能影响航天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任务的顺利进行。
此外,在深空探测任务中,航天员与地球的距离更远,通讯延迟更长,如果发生紧急医疗情况,救援难度会更大,因此,如何在地球上为航天员提供及时的医疗支持,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航天医学的研究,开发更先进的医监设备,提升在轨自主医学处置能力,例如,可以研制更加轻便、高效的医疗设备,可以进行远程手术操作的机器人,以及可以模拟地球重力环境的装置等。
在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方面,也需要更加严格和科学,除了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更加注重航天员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深空环境的训练,来提高航天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航天医学研究成果和经验,例如,可以建立国际航天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制定统一的航天医学标准,以及建立全球航天医疗救援体系等,中国航天员“躺着”出舱,并非技术落后,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这背后,是稳扎稳打的航天发展战略,以及以人为本的航天理念。
未来,随着深空探测时代的到来,航天医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也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相信,通过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这些挑战,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保驾护航。
结语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让大家对中国航天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航天点赞!
信息来源:新华社 2024-06-12————太空旅行对普通人身体有啥影响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2024-10-31————顶级实验室丨揭秘太空生活的必备装备!看人因工程如何助力航天员太空生活
信息来源:国际在线 2024-10-29————解密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里的衣食住行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中国在太空科技上的领先已是事实,更验证了没有西方我们照样行!
- [科学探索]让航天员安全回家的神州大伞是他们缝出来的
- [科学探索]还得是东大!解决中国天眼这一难题
- [科学探索]无限空间元启未来!中国移动咪咕“5G数智新时代元宇宙发展论坛
- [科学探索]让航天员安全回家的神州大伞是他们缝出来的
- [科学探索]神州十八航天员为何都要躺着出舱?长期的太空生活对人体有何影响
- [科学探索]为神舟飞船造一顶“大伞”——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
- [科学探索]珠海航展“南天门计划”走红,科幻照进现实 | 新京报专栏
- [科学探索]太空能成为孕育干细胞的摇篮吗
- [科学探索]技不如人?为何神十八航天员出舱站不了,可美国40年前就站立走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