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这一特大城市官宣:租房即可落户!

落户动态
  • 2024-01-21
  • 浏览

摘要:过去十年间,人口快速扩容的强二线城市如何应对伴随而来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问题?户籍政策成为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青岛官宣:租房即可落户!据“青岛发布”消息,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


过去十年间,人口快速扩容的强二线城市如何应对伴随而来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问题?


户籍政策成为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



青岛官宣:租房即可落户!



据“青岛发布”消息,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持续放宽居住落户政策。



通知规定,在城镇租赁房屋居住并办理租赁合同备案和居住登记的人员,本人及其配偶在青岛无合法产权房屋的,在房屋租赁期间可以申请集体户落户。

上海居住证到期怎么续签,undefined

青岛市公安局户政处对此进行了政策解读,与改革前户籍政策相比,新政策有多处显著变化。


在人才落户方面,取消年龄和社保限制,吸引人才来青扎根创业。学历人才,由现行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放宽至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取消所有年龄限制;技能人才,由现行初级工以上技术人才放宽至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或技术技能等级的人才,取消社保缴纳限制。


居住落户方面,扩大可落户房屋类型范围,由居住性质的产权房屋放宽至合法产权房屋。合法产权房屋包括已办理产权权属的房屋和已办理房屋转让合同网签备案尚未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房屋。产权证登记为商住、商用等类型的房屋,此次都在扩大范围中,对于车库、厂房、仓库等不符合法律法规关于人员居住或者落户规定的,不予办理户口登记。此外,扩大稳定居住落户范围,稳定居住落户由城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扩大至全市范围,在城镇租赁房屋居住并办理租赁合同备案和居住登记的人员,申请人及配偶在本市无合法产权房屋的,在房屋租赁期间可以申请本人及其近亲属在城镇其他近亲属家庭户或者租赁房屋所在地的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


亲属投靠落户方面,进一步放宽被投靠亲属户籍登记类别范围。被投靠人户籍登记在城镇合法产权房屋、单位集体户、人才集体户、社区集体户的,可以办理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成年子女,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投靠祖父母、外祖父母落户。


稳定就业落户方面,取消中心城区限制,可落户范围扩大至全市。在城镇稳定就业并办理居住登记的人员,申请人及配偶在本市无合法产权或者使用权房屋的,在就业期间可以申请本人及其近亲属在城镇其他近亲属家庭户、单位集体户、就业地的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


投资创业落户方面,新增鼓励服务保障投资创业落户。在我市依法登记的商事主体,其负责人或所属员工可以申请本人及其近亲属在单位集体户或者其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



人口增长下的大城市病



今年以来,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包括广州、深圳、南京、武汉等多个一二线城市对户籍政策实施进一步调整。尤其是为充分发挥户籍制度在人口流动方向上的导向效应,今年西安、南京、苏州等强二线城市推出分区差异化政策,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


除了上述城市,此前成都、青岛等多个强二线城市也对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落户的政策。



近年来,强二线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无论是从六普到七普的常住人口十年间变化看,还是从人口数量逐年变化看,多个强二线城市都实现了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比如,从七普数据看,西安、成都、杭州、佛山、武汉和苏州的常住人口数量比六普分别增长52.97%、38.49%、37.19%、32.03%、25.97%和21.88%。


以强二线城市近5年户籍人口变化看,西安、成都、杭州、佛山、武汉和苏州这六座强二线城市户籍人口在2023-2023年的五年间逐年增长。


以苏州为例,2023年苏州户籍人口为703.549万人,当年常住人口为1266.69万人,到2023年,苏州户籍人口为774.7万人,常住人口为1291.1万人。


事实上,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数量多的情况广泛出现在武汉、成都、西安等强二线城市,这也反映了强二线城市人口流动大、流入人口多的情况。


与一线城市相比,强二线城市在工作机会和生活压力上较为平衡,但近几年过快的人口增长也给城市发展带来教育、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不少强二线城市采取分区落户、建设新城等方式疏解中心城区拥堵。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城市做好准备容纳快速涌入的人口,应对随之而来的公共基础设施需求了吗?


近几年进入强二线城市的劳动者有最直接的感受。


从武汉来到杭州工作的瑜伽老师Ella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杭州的工资水平相对一线城市并没有太大竞争优势,但消费物价几乎比肩上海,核心城区堵车问题很严重。


在陈鸿宇看来,强二线城市多是工业化处于上升期的城市,发展动力非常快,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不匹配问题突出,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各方面矛盾都存在,公共服务及各种基础设施处于补短板的关键期。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强二线城市的“强”重要表现之一是人口快速流入,其核心城区公共设施配套能力必然面临新的考验,处理不当将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剧、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解决传统“城市病”的方法、机会大幅增加。


从部分强二线城市的实践来看,一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规划布局已经在发挥作用。今年以来,户籍政策改革深化进一步加速,多个强二线城市呈现出“差别化入户”的特征。


例如,西安对落户首次划分区域,对于三环外区域缩短了时间条件,居住证满一年、连续社保满一年,即可迁入居住证发放地落户。此前,南京、苏州市区在进一步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时,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连续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功能定位,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


今年3月,为充分发挥户籍制度在人口流动方向上的导向效应,《珠海市户籍迁移管理规定》提出,聚焦“产业第一”核心目标,有针对性地放开放宽入户政策,为产业发展吸引、集聚、留住人口打好基础。


“差异化落户”并非新事。2023年,青岛就推出政策,提出继续放宽四个中心城区,大幅放宽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三个城区,全面放开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三个县域的思路,实施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落户政策。更早的2015年,重庆就提出,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并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划分,推行分区落户。


现在这一轮“差异化落户”更是在强二线城市积极引进人才背景下提出的,也积极引导人口落户产业新城,例如西安本次户籍政策调整的“三环外”是城市扩容及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曾刚认为,强二线城市采取分区“落户”,建设新产业集聚区和市郊新城,是缓解中心城区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从长远规划来看,建设市郊新城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集思广益、精心谋划、稳步推进。



如何留住涌入的人口?



人口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经济结构问题,人口流动变化数据背后,仍有更多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因素。


对于强二线城市而言,人口快速流入并不等于一座城市的成功,要想把更多的城市建设者留住,还需要加快解决城市宜居环境、公共配套问题。这也涉及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就有可能留住更多人才。


Ella在谈及来杭州的就业选择时表示,自己看重这里直播电商产业等发展趋势,“这里是有就业创业机会的,就看能不能抓得住。”


对于选择落户的劳动者而言,就业、住房、教育是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当前,不少强二线城市推出人才招引政策,苏州还在今年推出“高校引才专列”定向招引毕业生,更多的城市则划定人才落户标准,并配套出台了安置、购房、医疗等系列优惠政策。


不过,随着引才政策效应逐渐呈现边际递减趋势,强二线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实际就业岗位和发展前景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此外,陈鸿宇也提醒,强二线城市在引进劳动者时,要注意与自己就业结构相匹配,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引才观,“在补贴和政策红利逐渐递减时,真正的人才流动靠市场机制。”


强二线城市面临的另一重矛盾是,人口流入能够在户籍政策下疏导“分区落户”,但学位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今年9月18日,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在官网发布2024年义务段公立学校招生入学预警,告知居民undefined区内在2024年将有5所学校学位紧张。不只西安,今年以来,济南、大连、青岛、成都等多个强二线城市都发布了中小学学位预警。


陈鸿宇认为,对于强二线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公共资源紧张问题,要辨证看待,正是由于在一定城市空间内人口和公共基础设施不相匹配,城市才会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和城市化、市场化共同作用,是一个较长时间、较宽范围的平衡,“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政府行政规划的意义和效益,所有规划建设要在工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基础上。”


曾刚建议,强二线城市可以加快建设城市地铁,增加城市交通设施的输送能力;通过优化城市住房购租体系,增加城市服务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邻近大中小城市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推进同城化进程,将人口快速流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如果将强二线城市的人口与公共服务配套问题放在都市圈的整体视角来思考,摒弃从单体城市核心城区角度思考,也许可以打开一些思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强二线城市发展势头正旺,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其在都市圈建设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曾刚说。


来 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青岛日报、央视财经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赵凤铃

一二线抢跑“零门槛”落户!


浙江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杭州市区除外


深圳取消商品住房销售限价?回应来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