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模仿中感知扎染之美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漂亮的“扎染”》是上教版小学美术二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中的一课。二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扎染制品有所了解

&《漂亮的“扎染”》是上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中的一课。二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扎染制品有所了解,但实际制作过程并不知道,通过欣赏让学生对扎染这一民间染色工艺有初步了解;学习运用宣纸、水彩色、滴管等材料,用折后浸染和点染的技法替代传统工艺,制作“仿扎染”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扎染制作的独特魅力,体验染纸千变万化的美感,激发热爱民间艺术的热情。

视频、图片直观欣赏

课前的短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工艺制作方法,学生看得很认真,“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看到用针线在白布上缝、看到把白布放到染缸里、看到用剪刀拆线、看到洗了好几遍、看到白布变成了有花纹的蓝色布……”

图片中各种用扎染花布制成的现代家居用品、服装、装饰品让学生发出一阵阵赞叹的同时,简单介绍了传统扎染的工具材料。

短短的视频信息量很大,虽然学生对扎染的制作方法并不完全明白,但在图片欣赏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扎染的神奇变化充满好奇和求知欲。

课题引号区分异同

扎染和“扎染”的不同之处很多,材料工具、制作步骤不同,但呈现的视觉效果相仿,简单的操作步骤和立竿见影的色彩图案效果,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初步尝试染纸,演示浸染和点染的技法,学生在宣纸上试着染色,感知水彩色在宣纸上停留时间多少对色块大小的影响;感受颜色与颜色之间相互渗化产生的晕染效果。

折染技法产生变化

再次展示漂亮的染纸作品欣赏,这些染纸作品颜色的丰富多变,花纹的错杂交融。此时让学生探究“染出漂亮的图案需要增加什么步骤?”答案从书本中P34中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是美术学习中重要的部分。

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折纸,在学生折纸后,展示更多的折叠方式,总结归纳多种基本折纸方式,并示范用同样的颜色在不同折纸上产生的花纹的不同。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学生们产生了很多的想法,不仅认识到颜色的运用,也认识到折纸对于染色产生的影响。

适当演示掌握技法

根据折染法“小窍门”中的提示,“折边染色成线”、“点色成点或面”、“正反两面染色”、“压印后再打开”展示了点染和浸染这两种染纸方法。浸染可以在折边上变成成线,也可以在角上变成点或色块;点染可以形成点或色块;正反两面染色可以使颜色渗化到纸的内层;压印同样能让染色更均匀。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演示,同时选择一个多层折叠的纸,在染色方法学习的同时,解决如果渗化不到纸的内部该如何做——打开一层加染法。

问题分析策略解决

1. 水彩色滴的太多,纸太湿不好展示或颜色过多堆积在一处看图案不出变化。

解决方法:垫在桌子上厚一点的白纸,提示浸染时间不宜过长;点染滴管是操作方法:挤压滴管后端挤出空气,放入水彩色瓶中吸色,放在折好的宣纸上轻轻挤压出色一点一点加,等待颜色慢慢散开后再考虑是否需要加颜色。

2.虽然有图片欣赏和教师演示,但拿到宣纸后不知如何下手。

解决方法:分步骤进行,先折出多种折不同法;模仿浸染后,打开看看效果;模仿点染后,打开看看,知道折与染之间的相互关联。按照折印推敲染法,反复操作启发发现折起来染,打开后才出现的这种效果;感悟颜色不同,色块大小对染纸作品的影响;调正浸、点的位置、时间和颜色搭配。

3.这节课的材料用具过多,没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能力不及的学生作品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在自主学习探究不的同时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互助显得尤为重要,当遇到问题时学生之间相互激励,思维的交流,智慧火花的碰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动起来,才可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成就感,更有兴趣参与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

附教学设计

课题:《漂亮的“扎染”》

区县: 长宁区 &学校:适存小学 执教老师: 姚懿珺

年级

学期

单元主题

工艺

教材

上教版

所属主题

工艺

所属模块

设计应用

课时

1

教学基本要求中相应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3.1.1材料应用。

‚& 体验浸染、点染的制作过程,表现有规律的纹样。

教材分析

&&& 本课由上教版《美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中的第一课。单元重点是了解彩墨画的特点,学会中锋和侧锋用笔技巧及布局常识,增强对彩墨画的认识。本课为一课感知民间扎染工艺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美感,学习运用简单材料替代制作仿扎染制品,用折和染的方法,初步感受折与染的相互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对扎染的制品有所了解,但实际制作过程并不知道,通过欣赏让学生对民间工艺制品喜爱和保护之情。

学生尝试用宣纸和水彩色模仿扎染效果制作染纸作品,感知扎染在图案上的自然灵动的美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民间扎染工艺的制作原理和表现效果;初步学会用纸张等材料模拟表现,能用浸染和点染的方法表现肌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交流,探索扎染的折法;再仿扎染的过程中体验、探究浸染和点染的制作技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民间扎染艺术的美感,感悟民间艺术再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制作的乐趣,喜爱民间传统工艺。

教学重点

学习仿扎染的技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

折和染的方法对花纹的影响。

作业设计

尝试制作仿扎染作品。

教学准备

学具:正方形宣纸若干、水彩色4色、调色盘、一次性手套

教具:媒体课件、正方形宣纸若干、水彩色4色、调色盘、一次性手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关键提问

评价要点

交流与导入

1.欣赏视频,初步了解传统扎染工艺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欣赏扎染艺术品,了解扎染制品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其艺术魅力。

3.揭示课题《漂亮的“扎染”》。

1. 扎染是怎么制作的?

2. 扎染制品可以做成什么?

1.能否大胆交流自己对扎染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对扎染的制作工艺和原理以及扎染制品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初步的理解,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

尝试与发现

1.提出课题中引号的含义,发现染纸与扎染作品的异同之处。(材料用具介绍)

2.初步尝试点染和浸染方法(随意形)

3.学生讨论书本上的染纸作品的制作步骤。

1. 我们今天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哪些?怎么使用?

2.点染和浸染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染纸步骤。

1.能否知道扎染与染纸的材料用具和制作方法的不同。

2.能否知道点染和浸染产生的不同效果。

3.是否能说出仿扎染的步骤。

设计意图:1. 通过尝试,初步了解点染和浸染的方法,知道水彩颜色在宣纸上停留时间长短、颜色之间的渗化呈现的不同效果。2. 通过书本中制作步骤图的自学,初步了解染纸的步骤方法。

创意与制作

1.看图学习交流折叠方法。

2.教师演示

l& 先用浅色后用深色

l& 折边处染色成线;中间点染成点或面

l& 正反两面都要染色

l& 染色完成后用手压印一下

l& 轻轻展开晾干

3.作业要求:

用“折染法”制作仿扎染作品

l& 折法多样有变化

l& 图案清晰有主次

l& 颜色深浅有层次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 你能用纸折出图中哪些方法?

2. 老师用了哪些染色方法?

1. 能否通过观察学习折叠的方法。

2. 能否仔细观察染色的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仿扎染的制作方法,知道折痕印迹在染色中起的作用。

展示与评价

1.作品用小相框展示。

2. 请学生介绍自己和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

3.提示:

l& 折痕方向对颜色方向的影响

l& 颜色搭配,染色面积大小

4.拓展:蜡染(单元学习的第二课时内容)

1谈谈你的作品中最令你得意的地方是什么?

2.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1能否表达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

2.能否掌握仿扎染的制作方法,作品有美感

设计意图:1. 评价作品中进一步感受扎染的独特美感。(晕染肌理的随意性、唯一性)。2. 通过拓展,激发学生对民间蜡染工艺学习的愿望。

板书设计

漂亮的“扎染”

工具材料:宣纸——布&&&&&&&&&&&&&&&&&&&&&&& 特点:随意性、可控性、唯一性

&&&&&&&&& 水彩色、滴管——染料、染缸&&&&&&& 颜色:单色、多色

制作工艺:扎——折&&&&&&&&&&&&&&&&&&&&&&&&& 图案:点、线、面

浸染 点染

美术作业

评价标准

优秀:染色作品清晰完整,图案有变化,颜色有层次。

良好:染色作品较清晰完整,图案略有变化,颜色略有层次。

合格:染色作品不够清晰,图案缺少变化,颜色没有层次。

需努力:染色作品不清晰,不完整。

&

&

积分落户实用工具

热门文章

更多资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