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数十次地扶抱老人,为他们翻身、喂饭、换纸尿裤,做全身清洁和更衣,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26岁的王程是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一名养老护理员。“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当养老护理员?”经常有人问,王程说:“每个人都有衰老的一天,我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关爱,度过有尊严的晚年。”
今年8月,随着杨浦区民政局护理人才政策落地以及市、区人社局人才引进政策的升级优化,王程成为上海首位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的养老护理员。
100次准备与1次临场应对
王程老家在四川平昌,今年是他入行的第四年。“高考选学校,我无意中翻到这个专业。很多人觉得养老护理员是上了年纪的人做的工作,但我觉得这一行很有前景,中国目前老龄化程度较高,肯定需要一批人从事这个行业。”
他想象自己毕业后会进入一家养老机构工作,但具体做什么,心里没有概念,也没想过自己会一直从事这个行业。
2015年,他离开家乡,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二那年暑假,他通过学校的定向培养项目进入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见习。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认识到养老机构的工作。
福利院里,能自理的老人一般住在有公共设施的低楼层,失能失智老人住在高楼层的“专护区”。“我还记得第一次到‘专护区’看到一个房间全是卧床老人的那种压抑感。”王程回忆,“有的老人身体畸形,肌肉萎缩,有的老人身体患有疾病,很瘦。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跟自己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我就有责任照顾他们。”那年暑假,他在专业护理员的指导下掌握了不少护理技巧。
毕业后,王程成为杨福院的一员,他的第一个职位就是在他曾经见习的“专护区”。“在这个行业,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困难到做不了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过心里这一关。”
比如处理排泄物,就是他需要克服的“第一关”。“在进入养老机构之前,学校老师会告诉我们怎么做,我已经做好心理建设,但真正面对的时候才发现并不容易。”
王程跟着福利院的带教老师学习给老人扎尿袋。“如果扎得太紧会勒住,太松了又会滑落,我自己用道具来模拟练习了很多次,从刚开始小心翼翼,到后来慢慢地熟练掌握技巧。”
没想到第一次给一位老爷爷换尿袋,刚取下旧尿袋的时候,老人一下没忍住尿出来了。“虽然我全身都脏了,但是我不能离开,必须先把老人料理好。”王程说,“老爷爷是因为生病的缘故,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时他也很无助。”
直到把老人的床单被套全部换好,王程才去换了一套工作服又马上回来。“那天是我一个人当班,房间里的老人需要有人看着,我不敢去洗澡。”
这件事对王程的冲击很大。“我练习了上百次,却从来没有想过会出现这种状况。”准备是一回事,但临场应对又是另一回事。“后来老师告诉我,可以提前拿一个袋子套在外面再换,其实并不难的。”就在这一次次小心翼翼地尝试、磨合中,王程慢慢成长起来。
“老王”和“小王”
有一位姓王的爷爷,护理员叫他老王。老王长期卧床,每天吃饭都需要护理员把食物打碎了,用推注器打到嘴里才能吃。“我跟着老师料理老王一段时间了,刚开始他不愿意让我喂他,老师就在旁边指导我,要推慢一点,这样老人才能吃得舒服。”
后来,老王慢慢习惯了王程的照顾,而王程一有时间就会陪在老人身边跟他说说话。有一天小王没有当班,第二天早上接班的护理员告诉他:“老王除了你,我们谁喂饭,他都往外吐。”
“这是很小的一件事,却让我很触动。是我在护理区一天一天的陪伴,让他愿意进食,这是我的价值。”王程说,“我发现在福利院里,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对老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想让他们感受到这份爱。”
对于“专护区”的老人,王程的工作更多是照护,无法和他们交流。而在“自理区”,老人们更需要沟通。
“小王啊,你离开老家这么久,家里人想你了吧?”“小王很好的,我自己的孩子忙起来都没有这么多时间陪我……”老人们记住了这个从外地来的小伙子,有什么事情都会找小王。家里人给他们送了东西,老人们也会给小王留一份。“但其实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分工作而已。”王程说。
杨浦区福利院的大楼墙壁上有这么一句话:父母在哪,家就在哪。“我每走两步就能看到这句话,这是杨福院的文化,这里是一个有爱的地方。”王程说,“我很庆幸在自己还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能从事这么有意义的工作。”
“睡不着就打我电话”
疫情期间,每一位新入住的老人都要先在福利院隔离区住一段时间。有一位患有轻微认知障碍的奶奶刚入住养老机构,对新环境不适应。一天夜里,隔离区的护理员给王程打电话,说奶奶不肯睡觉,请他过来帮忙。
王程赶过去后,奶奶正情绪激动地说着一口上海本地话。连蒙带猜中,他了解到老人因为自己有一点小便失禁,担心自己半夜弄脏了床,要麻烦阿姨给她换床单,所以一定要有个尿壶放在床铺旁边,晚上才能睡得着。“奶奶的心结就是不想麻烦别人,所以我便以这个为突破口来进行劝说。”
“奶奶,我们隔离区没有这个东西,您看现在已经很晚了,如果让阿姨现在去准备,她会很累,你想这样吗?”“不想……”奶奶说,“那你把床挡拆掉,我夜里要自己去上厕所。”“床挡是为了防止你摔跤,如果你摔跤了,我们要扣阿姨钱,她家里还有小孩,你想这样吗?”“不想……”
“那这样好不好,您安心睡觉,让阿姨去休息,她明早还要上班。以后我们可以试着用纸尿裤,如果您觉得不舒服,我们就不用……”耐心劝说下,老奶奶终于安稳地度过了在福利院的第一夜。
第二天一早,王程一起床就来看老奶奶,她已经忘记了这件事。后来在王程的陪伴下,老奶奶逐渐适应机构里的生活,刚来时的焦虑也慢慢消失。
由于工作缘故,王程一直住在福利院里,即便下班以后,老人遇到问题也会经常要找王程,他就立即赶过去。“我跟老人们说,我随时都在,睡不着就给我打电话。”
院里有一位老人,说自己年轻时没入党是她一辈子最大的遗憾,现在老了,她觉得有人会因为自己不是党员而看不起她,为此每天都睡不着觉。
王程到了老人的房间:“奶奶,我是福利院党支部的组织委员,今天找您呢,不是代表我个人,而是组织让我过来跟您聊天。”小王耐心听奶奶讲她年轻时为什么没有入党的遗憾。
“我听明白了,奶奶您的思想觉悟非常高,我们今天谈话以后,我会跟同房间和同楼层的所有老人说,奶奶的觉悟是很高的,所有人都要向您学习。”老人听了心里好受多了,再也没有觉得周围的人看不起自己。
“和老人沟通,有时要当他们是孩子一样,不能一上来就否定她,要给她足够的肯定。”王程说。
“想让老人们好好的”
在进入养老机构以前,王程很少接触高龄老人。“我自己的爷爷奶奶年纪不大,但小时候,我是由爷爷的爸爸带大的,印象中他很帅,经常跟我玩。”曾祖父去世那天,小王程在学校上课。“爸爸打电话让我赶过去。我到曾祖父床边叫他的时候,弥留之际的他流泪了。那一刻我觉得很心痛。”当时他上小学二年级,不太能理解衰老和死亡的意义。“我觉得老年人很可怜。那段记忆无形中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种子,要及时地关爱老人。”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年纪轻轻要做养老护理员,王程说年轻人做这一行有优势。“首先年轻人体力好,给老人翻身和更换床单都需要体力。其次护理员记忆力也要很好,在老人的生活细节上不能出错。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容易跟老年人沟通,作为孙辈的身份更能和老人家建立起感情联系。”
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里,年轻人也成了中坚力量。2023年,王程成为杨福院“数字化养老院”院长,将养老院搬到线上,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它能为社区老人提供包含生活照料、临床护理、安全应急、精神慰藉、虚拟信息等五大类48项服务,一年累计服务两万余人次。他多次参与全国、市、区的养老护理行业竞赛,在“中国技能大赛——第九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中获个人二等奖。
曾经的养老从业人员有“一高三低”的标签——年龄偏高,学历低、素质低、待遇低。为了打造一支素质良好的养老机构护理人才队伍,提升护理员职业认同,去年7月,《杨浦区养老服务护理行业拔尖技能人才扶持激励办法(试行)》及《关于提升本区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实施,分别从“激励拔尖”及“抬高底部”两方面发力,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打开一个突破口。
户口的落实就是其中一个举措。据政策要求,杨浦养老机构引进的养老护理人才如满足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政府表彰,或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世界技能大赛奖项等荣誉,抑或所在养老机构纳入本市人才落户政策重点扶持支持名单的,即可通过“一网通办”系统,提出户口申办。而像王程这样获得特定职业技能竞赛奖项、为区域养老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可在满足一系列条件后纳入区域自主审批落户。
如今,王程从一线护理员,转到了护理部的管理岗位,负责制定护理员工作计划、确立考核制度、细化护理操作规范。“此前贴身照顾老人,经常跟一个老人长时间接触,现在查房也会到各区域和老人们聊天,虽然不像以前那么接近老人,但身上的责任更大了。”
“现在我就想让老人们都好好的。”王程说,养老护理员这份工作,他会一直做下去。
栏目主编:周楠
来源:作者:黄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