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续写科学传说,启发科学梦想——“牛顿苹果树”落户上海科学会堂

常见问题
  • 2024-04-19
  • 浏览

摘要:作者:陈怡摄影:赵仲弈由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管理的牛顿苹果树是英国国家级文物。2014年,它的种子曾由英国宇航员带入太空。2015年,来自牛顿故居——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庄园里当年启迪牛顿的那棵苹果树后代...

作者:陈怡

摄影:赵仲弈

由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管理的牛顿苹果树是英国国家级文物。2014年,它的种子曾由英国宇航员带入太空。2015年,来自牛顿故居——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庄园里当年启迪牛顿的那棵苹果树后代的5根苹果树枝条漂洋过海来到上海,经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园艺师在隔离试种温室里嫁接成活后,于2024年秋天起移到室外试种培育,渐渐枝繁叶茂,去年还结出了果实。

3月25日,包含着科学家精神与智慧传承的“牛顿苹果树”落户上海科学会堂,为沪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增添了一抹特别的绿色,也成为中英民间友谊和科学交流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一个象征。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张杰表示,科学会堂将成为这全国居住证查询系统官网,undefined棵苹果树续写科学传说、启发科学梦想的新起点,希望“牛顿苹果树”所代表的科学精神激励越来越多对科学充满热情和梦想的青年才俊创造未来,也因此留下更多的科学种子,结出更多的科学果实。

2015年,在上海市科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的倡议和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领事、现任英国驻沪总领事包迈岫的推动下,上海市科协与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签署了“牛顿苹果树”嫁接协议。上海市科协在引进“牛顿苹果树”的同时,还与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协商确定“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落地上海,简称牛顿基金(上海)。牛顿基金(上海)是一个短期高端培训项目,旨在有针对性地提高上海科研人员国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

好奇心催生一念非凡。从林肯郡的伍尔索普小镇到世界各个角落,牛顿的思想如同种子播撒、枝桠延展,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牛顿苹果树”所蕴含的探索、创新精神的激励下,20名2015年“牛顿基金”(上海)获得者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成长为各自学科领域的中坚力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雪峰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从9年前见证苹果树从英国截枝、移栽到辰山植物园的仪式,到近年被评为“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一等奖、上海市十大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奖项和“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的称号,伴随着“牛顿苹果树”的成长,姜雪峰也从一名曾经青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为科技界的中流砥柱,和他的团队一起不断在国际上突破着硫化学的前沿、塑料降解循环的前沿、天然产物药物合成的前沿,在专业领域“结”出了许多“果实”,并继续梦想着用硫化学突破药物与生命的挑战、解决材料与储能的瓶颈、建立更多人类可持续循环的创新模型。

姜雪峰意识到,科学的后端是产业,前端是教育。科学如果不为产业助力,会没有后劲;科学如果不关注教育,不注重科学普及和传播,科学则会变成无源之水。因此,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关注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一线科研人员更应该积极从事一线科学的传播,把前沿科学随时转化成接地气的、让青少年和大众容易理解的内容,使他们由对科学好奇、喜欢到爱好、探索科学,从而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形成源源不断的后劲和动力。因此,他在本职工作之余,不断汇聚着对科学本核感兴趣又有强烈分享欲望、希望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展示给大众的人,将科学最前沿的本核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处理后,再整合成一个个有意思的小故事,直观、形象地进行传播,使受众在感到开心、快乐、好玩的同时,理解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哲学,由此更好地面对自己生活、事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境。团队成员从起初完全来自华师大,到渐渐融入了复旦传播系学生等校外有志于此的加盟者,四五十位团队成员现在平均每3周做一期视频号“化学深耕堂”的节目,颇受圈内外好评。姜雪峰本人还在全国开展了几百场科普演讲,让科学走进寻常百姓家。

受姜雪峰的影响,他的两个9年前还没有苹果树苗高的孩子,如今已成长为科学小达人。在“牛顿苹果树”落户科学会堂仪式上,他们分享了在爸爸的鼓励下坚持不懈探求未知、迎难而上的学习经历和追随爸爸的脚步服务社会的志向。

姜雪峰教授告undefined诉记者,自己在美国留学后刚回国时,并不很擅长国际交流与合作。牛顿基金和上海市科协派了各行各业的专家给大家授课,在几周的培训时间里,不断地交融东西方的文化,培训大家国际交流、沟通、展示、合作的技巧,形成互相之间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使他在日后的国际科技交流中能够有较好的表现。在他看来,牛顿基金提供的这种支持使大家得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沟通上、情感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上彼此的尊重和互助”。他希望“牛顿的苹果树”和它背后的故事能传递给更多青少年,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孕育出科学的果实,让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拥有更多的“核爆点”。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珅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汪鸣泉对此深有同感。“牛顿基金在国际上是一个知名的奖项,当年获得基金对我们是一个重要的鼓励。牛顿基金对科研人员的支持并不以资金为主,国外来的老师为我们做的关于国际科研交流中礼仪和技巧的培训,对日后我们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向记者表示。

结合彼此最引以为傲的能力和传统,

美丽的事物就能生根发芽

此次在科学会堂大草坪上栽下的“牛顿苹果树”株高160厘米,冠幅直径为130厘米,属于苹果树中的“信浓红”品种。据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介绍,苹果树喜欢温带凉爽气候,隶属于亚热带气候的上海会让苹果树“水土不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苹果树种植的海拔适合高度为1000米至1600米,而上海又是中国东部低地势地区之一,为了确保“牛顿苹果树”幼树的健康成长,上海辰山植物园专门配备了园艺和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利用试种温室先进的温控系统降低夏季温度,使“牛顿苹果树”如同在家乡一样,加上日常的精细养护,使苹果树较快渡过了适应期。来到上海科学会堂的这株苹果树,很好地体现了园艺工作者高超的技术水准,也展示了辰山植物园植物迁地保育的出色能力。这次为了确保落户科学会堂的“牛顿苹果树”健康、稳定地成长,辰山植物园的工作人员专门为它调配了栽培介质。胡永红期待“牛顿苹果树”包含的科学故事能够成为连接科学历史与现代科普教育的重要桥梁,也希望“‘牛顿苹果树’在上海开枝散叶,传播、启发、孕育越来越多的‘中国牛顿’”。

英国驻沪总领事包迈岫对“牛顿苹果树”落户科学会堂表示衷心的祝贺,并期望未来中英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能够更加紧密。“从那棵古老的苹果树上选取的枝条,被嫁接到上海当地的树苗上后,成活、生长,这个鲜活的例子表明:结合彼此最引以为傲的能力和传统,全新的、美丽的事物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憧憬道。

2015牛顿基金获得者代表与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代表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开展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代际对话。之后,怀揣科学梦想的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通过“时间舱”种下各自科学梦想的种子,埋在“牛顿苹果树”下,等待发芽。与会嘉宾和牛顿基金获得者代表、青少年代表共同培土、浇灌“牛顿苹果树”并合影留念。

张杰院士表示,科协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科普,科普的核心要义是使科学精神能够在大众中生根发芽。“牛顿苹果树”将东西方的文化和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市科协希望通过引入苹果树,进一步启发公众对科学的好奇心。“科学会堂的草坪和苹果树都是开放的,欢迎青少年朋友们来与苹果树相伴成长。”

审核:市科协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