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得下、过得好、有奔头”是多少异地务工人员的美好愿望。而在福建晋江,梦想照进了现实。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外来常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近50%,是这个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如何让这些在异乡城市打拼的流动人口主动融入晋江、扎根晋江,既是晋江新型城镇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突破的重点领域。”晋江市公安局局长陈文荣说,近年来,晋江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基本理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丰富流动人员居住证制度市民化待遇内涵,实行“无房也可落户、先落户后管理”政策,让流动人口真正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
无房也可落户,让外来人口“进得来”
3月4日,外来务工人员卢曦给记者拿出2014年办理的晋江户口本时,笑得格外开心。1997年,卢曦一家到晋江务工,2014年,他们决定在这个小城定居。虽然在晋江没有买房,但是卢曦一家依旧成功落了户。从申报材料到正式落户晋江,卢曦前前后后只花了不到5天的时间。
近几年,为了让数量已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外来务工者安心留下,晋江市不断放宽户籍政策——
2011年7月,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晋江市公安局牵头出台《晋江市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暂行规定(试行)》,在福建全省率先实施居住证制度;
2012年9月,晋江市公安局牵头制定《晋江市流动人口落户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放宽流动人口落户条件:以往需要连续5年居住在晋江并办理居住证、暂住证才能落户,现在缩短为城区2年、乡镇1年就可以落户,明确无房流动人口也可落户;
2014年9月,晋江市公安局主动牵头拟定《晋江市流动人口落户管理实施意见<修订>》,进一步深化流动人口落户制度改革,实行“先接收落户、后跟进管理”政策,解决了流动人口符合落户条件又没地方落户的问题。卢曦一家便是此项政策的受益者。据统计,截至目前,晋江已在19个镇(街道)、392个村(社区)和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集体户,已有超过2万名流动人口成功申请落户晋江市,成为晋江市的新市民,享有当地市民同等社会福利。同时,晋江市为成为新晋江人的群体提供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的帮助。
持居住证享市民待遇,让流动人口“过得好”
与2万名落户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相比,更庞大的群体是100多万持居住证的外来务工者。
记者在晋江采访期间发现,外来务工者到晋江后,都会自觉去所在地的镇(街道)以及村(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或派出所,办理一张类似于身份证的晋江市居住证。
2011年7月,晋江在全省第一个实施居住证制度,持证流动人口可享受卫生、教育、就业等22项优惠待遇。2012年10月,持证享有的优惠待遇拓展至28项。2014年9月,晋江市公安局配合市委政法委修订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拓展了居住证服务内涵,持证者享有的市民化待遇增加至30项。
“流动人口只要年满16周岁、拟在晋江居住1个月以上,可以就地在‘市、镇、村、企’四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申领居住证。”晋江市公安局政委黄建辉介绍。
2013年下半年,当时还没有落户晋江的卢曦一家决定申请廉租房。2014年2月,卢曦一家人持居住证申请到了50平方米的廉租房,每月只要缴纳150元的费用即可。
“持有晋江市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可得到的实惠之一便是与本市市民享受租住廉租房(公租房)、购买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同等待遇。”黄建辉对记者说,为解决流动人口住房保障问题,近几年,晋江从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企业员工宿舍、安置房和人才房等6方面构筑多元化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让流动人口“有房住”。目前,已累计向流动人口提供保障性住房3830套、占全市配售配租总数的67.4%。
在这30项市民待遇中,外来务工人员最看重的是子女的教育。持有晋江市居住证、在福建省有3年高中学籍的学生,都能在晋江本地参加高考,还可以按照福建的分数线录取。
“这是办理居住证的最大好处!打工的人都特别看重这一点。”来自福建莆田的刘世兰到晋江已有8年,自己的小孩正在读小学,“我的孩子拥有与晋江本地学生一样的就学升学权益,没有了后顾之忧,这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亲近感。”
据了解,目前,晋江的外地学生已达21.53万,占在校生的60%,且93.2%以上就读公办学校,市财政每年投入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教育经费达17亿余元,基本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
“居住证提供的30项市民待遇已和晋江户籍居民基本相同。”黄建辉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62个居住证办理点,配备专职协管员518名,兼职协管员3000余名,晋江市公安局已累计办理居住证240余万张,超过80%流动人口办理了居住证。
购房可享积分优待,让外来务工者“有奔头”
2015年4月1日,晋江首次对外公布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排名情况。同时,公布1006套安置房房源,供流动人口按积分排名顺序逐次选择购买。
2014年9月,为加快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引导一批融入深、贡献大、素质好的流动人口优先落户,晋江市公安局协调相关部门,牵头起草出台了《晋江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从融入程度、综合素质、发展贡献、社会奉献、杰出表现、行为控制6个方面设置指标,对流动人口实行积分管理。
根据管理办法,积分排名靠前的流动人口可享受优待政策。2015年,晋江为积分排前1000名的流动人口推出“两个1000”优待项目,即可在政府提供的1000个公办学校就学名额和1000套安置房中,按积分高低依次选择;自行购买商品房的则给予补助。此外,排前50名的,优先被推荐参选“年度优秀流动人口”;排前20名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优先被提名参选市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来自福建漳平的杨玉火在2014至2015年度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中排第4名。他来晋江已有20年,现在一家私营企业从事财务工作。“我申请了子女入学、购房补助两个优待项目。”杨玉火说,“去年,孩子顺利上了小学,有了积分政策,省去了不少麻烦。买商品房,还可以得到政府5万元补助。”
像杨玉火一样享受优待的外来务工者还有不少,来自安徽的许倪梅也是其中之一。她来晋江已有十几年,现任一家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按照管理办法,许倪梅在2014至2015年度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中排第48名,可以享有安置房购房资格优待。
“我买的安置房3000多块钱一平方米,比市场价每平方米便宜1000多元。”许倪梅对记者说,这里的安置房质量过硬,位置也好,并不比商品房差。“我买的房子位置比较好,比一般的安置房还要贵一些呢。”许倪梅对晋江的外来人口购房政策颇为认可。
据统计,截至目前,晋江市申请参加市民化积分优待的流动人口已达5万余名。
设置服务专用窗口,公安助力“零阻碍”落户
“有了专门的窗口,办事效率提高了,再也不用来回跑好几趟,节省了不少时间。”福建晋江恒安集团有限公司的吴小姐负责办理本公司职工的落户申请手续,她说,以前申请办理落户手续,需要先到镇政府相关科室和派出所签字,签字完成再到审批窗口提交材料申请。“现在‘一站式’的服务便捷多了,为企业里急需落户办理子女就学的职工提供了很大便利,省去了许多麻烦。”
自晋江出台放宽流动人口落户政策后,为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办理落户,2013年,晋江市公安局在晋江政务服务大厅专门设立了“流动人口落户专用窗口”,抽调2名户籍民警集中办公,改变了之前一定要去派出所才能落户的局面。
“窗口的设立实现了流动人口落户申请‘零阻碍’,同时,摒弃村(社区)证明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对相关证明材料齐全的,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现在的5个工作日。”“落户专用窗口”民警林巧萍介绍,“对于有特殊情况、需加急办理的,我们会尽量做到当天审批。”
2月29日,来自福建漳平的陈秀华为孩子申请户口迁移时材料未带齐,这时已临近“落户专用窗口”下班时间。
“明天是幼儿园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今天办不好孩子就入不了学了。”陈秀华急得眼泪快要掉下来。窗口民警了解情况后,一直等到陈秀华的家人将材料带来,及时为孩子办理完户口迁移手续,这时距下班时间已过去了近两个小时。
短评
改革要切实强化服务职能
蒋菱枫
从较早推行居住证制度,到牵头出台“无房也可落户、先落户后管理”政策,再到设立流动人口落户专用窗口,做到流动人口“零门槛”落户……在户籍制度改革中,晋江公安机关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创造了新鲜经验,闯出了一条新路。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改革过程中,切实强化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是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重要使命。
改革需要各地公安机关吃透中央精神,研究制定更加积极、更加宽松的户口迁移政策,推动完善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要加深对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使出台的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激发社会活力,让那些在城里打拼的人“进得来、住得下、有奔头”。
改革需要各地公安机关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牵头组织作用。让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与户籍挂钩,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的问题。因此,户籍制度改革绝不是一个部门能单兵突进的,这就需要各地公安机关紧紧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力作战,确保取得实效。
改革需要各地公安机关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好保障服务。要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准则,坚持“主动不被动、帮忙不添乱、握手不伸手”,在政策法律的范围内,打破常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户籍制度改革正在加速推进中,公安机关要勇立潮头、敢于担当,让改革举措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