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家一直有发文,推动放开放宽各大城市的落户限制,近期浙江也重磅出台有关政策,加入“抢人大战”。但国家有关文件中一直提到“除个别超大城市外”,显然,这个别超大城市就是指北京和上海,一个政治中心,一个经济中心。
很多人想问为什么,难道上海不需要人才?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明白户口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户口的本质是城市公共资源的权益凭证,而非仅仅是一个证件。
一个城市的公共资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备受关注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产业资源,养老待遇,也包括居住环境,城市交通,人文环境,甚至城市品牌。有些公共资源是来了就能享用的,这些资源是可以市场化自由调节的。但有些资源则因为总量有限且难以快速生长,则需要进行适当限制,而户口就成为了享受这种稀缺公共资源的最高权益凭证。
对于二三线城市,城市发展本身就未饱和,它的所有公共资源几乎都是可以市场化调节的,想发展也只能依赖人才的流入,然后由人才推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并随之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资源。但是它可以快速建一所学校,一所医院,一栋厂房,却没法快速提供一个明珠小学,一个华山医院,一个张江科学城。中小城市的定位是一般性行业和普通制造业,稍微有点学历的普通人才都可满足其需要。而上海的定位是金融,科创和高端制造,必须优先满足高端人才和紧缺急需型人才,普通人才则仅靠自然吸引和流入即可满足需要。
因此二三线城市需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这是为流入的人才提供的最起码的福利。一线城市则逐步放宽落户限制,节奏缓一些。而上海,因为其城市地位的特殊性,城市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其落户政策只能独立于其他城市之外。
上海落户政策,可以放宽,也可能收紧,这宽与紧是根据自身城市发展战略,发展需要,以及人才属性而定。比如上海要着重打造科创中心,所以科创人才,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则备受青睐;比如双一流高校应届生和留学生,因为优秀,年轻,既可以补充产业需要,也意味着更大的消费增量,所以也可以放宽。而对于学历普通,收入普通的一般性人才,则优先以居住证形式满足其对公共资源的基本需要,想落户则要比其他城市门槛高很多。
另外,保持上海户口的稀缺性反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正向激励效用,一下子放低门槛不但不利于服务自身需要的重点人才,还会迅速增大城市治理难度和治理成本。归根究底,上海已经是一座求质而非单纯求量的城市了。
明白了以上问题,也就基本明白了上海落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明白了怎么回事儿也就不会再轻易抱有无谓的侥幸了。
比如,很多人提到上海落户,总喜欢直接问需要哪些材料,似乎只要材料准备齐全了就能落户了。其实最终能否落户跟材料没有关系,甚至跟社保基数都没有绝对关系。材料准备只解决申请动作本身的效率问题,就算再专业,准备的再好,其实也无关结果。
上海落户属于“统筹审核”,优中择优。这个“优”不仅仅是条件优,还要遵循真实合理原则,假的优自然不能算优。对于全面放开落户的二三线城市,落户基本等同于“材料审批”,只要按要求备齐材料即可获批户口。在上海,只有办居住证属于这种性质。而居住证属于临时性低阶权益凭证,跟上海户口这种永久性,最高权益凭证,有着本质区别。
上海快速落户,疑难问题,可随时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