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保姆之风行与无为之兴盛
无为者,安徽之一县也。昔者濡须之地,三国之时,魏吴争夺不已。宋代始置无为军,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清代属庐州府,民国初属芜湖专区。建国后属巢湖专区,后属巢湖市。今属芜湖市,撤县设市。
无为之地虽小,而人杰地灵。北宋书法大家米芾曾任知军于此,其书法风格独树一帜,被称为“米体”。其后人民为其建祠以纪念。黄金塔乃安徽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始建于北宋年间。此外,无为还有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西九华寺、泊山洞、天井山、竹丝湖等名胜古迹。
然而,无为之名声,并非仅仅因其历史文化而传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无为人进城从事保姆行业,以勤劳朴实、敢闯敢试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无为籍的保姆很受信赖。老电影《黄山来的姑娘》主人翁龚玲玲的原型其实就是以无为小保姆为原型的。无为小保姆在京派作家汪曾祺小说中也有多次出现。并对她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她们不仅勤劳肯干、忠厚老实、不怕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且还有一种乡土气息和浓厚的人情味。”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年无为籍保姆在北京地区的口碑和影响。据非官方记载,顶峰时无为籍保姆在京人数已超过5万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勤劳可靠的无为妇女们用勤劳和汗水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
那么,无为保姆之风行与无为之兴盛有何关联呢?笔者以为,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刻的影响。
首先,在经济方面,无为保姆不仅增加了自身收入和财富,也促进了家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统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每年有近10亿元的外出务工收入流入无为县(市),占全县(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收入不仅改善了外出务工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和消费水平,也为无为县(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发展等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无为保姆还带动了无为县(市)的电缆、板鸭、花卉培料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无为电缆在全国享有盛誉,年产值近300亿元。无为板鸭作为徽菜中的名菜,年销量超500万只。无为花卉培料是全国最大的花卉培料生产基地,年产值达数亿元以上。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无为县(市)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就业岗位和税收贡献,提高了无为县(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在文化方面,无为保姆不仅传播了家乡文化和乡土情怀,也丰富了城市文化和社会风尚。无为保姆在外地工作期间,不忘本土文化,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例如,在北京,无为保姆定期举办各种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在上海,无为保姆定期开展各种联谊交流、互助互惠、慰问探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无为人的风采和才华,也增进了无为人与当地人民的友谊和沟通。同时,无为保姆还学习和借鉴了外地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回到家乡后,积极推广和传播,促进了家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无为保姆之风行与无为之兴盛是一种互动互促的关系。一方面,无为保姆以其勤劳朴实、敢闯敢试的精神,在外地打拼出一片天地,增加了自身收入和财富,也促进了家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无为保姆以其本土文化和乡土情怀,在外地传播出一种风尚,丰富了城市文化和社会风尚,也促进了家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可以说,无为保姆是无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