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家庭纪律注重管理和教育。当一个孩子在学习或行为上犯错误时,父母试图用某种方法来教育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好,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培养一些个人情感。相反,家庭暴力并非如此。家庭暴力可能源于儿童的错误,或任何其他琐碎的争吵。其实质可以理解为暴力殴打。家庭暴力中的暴力目的并不是为了被打者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那些想发泄愤怒或有情绪问题而不受其控制的伤员。
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如谈话、观察分析、活动、情景交流等,如果管教方法得当,无论是被管教方还是被管教方都不会感到情绪上的不适。即使他们一时无法接受,也能理解他们之间没有恶意。如果他们互相理解,他们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愉快的过程。但家庭暴力不一样。家庭暴力直接导致被纪律处分方的人身伤害。家庭暴力也可能是冷暴力。无论哪种暴力,受害者都会有强烈而明显的情绪不适,严重者会引起心理疾病。
根据调查,当儿童卷入家庭暴力时,轻者变得脆弱和焦虑,而沉重的孩子则会遭受抑郁。即使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也倾向于暴力和憎恨社会。太可怕了。
虽然在家庭管教中,有些脾气暴躁的家长有时会一怒之下殴打孩子,但这与家庭暴力中的殴打完全不同。家庭暴力没有理由,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程度的控制。作为一种管教手段,适当的体罚有其程度和力度,家长也要注意慎重,不当面做或不使用武力,就是吓唬真正不听话的孩子和使用方法。在家庭暴力中,施暴者很可能上瘾并在袭击后道歉,但下次施暴者并不手软。它是重复和强化的,必要时需要心理学家的帮助。这名年仅11岁的少年何阳杰在广元市苍溪县龙王沟大石巷家中,被人持续殴打近两个小时。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何阳杰最终仍不治身亡。令人唏嘘的是,施暴者正是何阳杰的亲生母亲汪薇,是因为何阳杰伙同其他孩子骗了其他家长的钱,其他家长找到学校老师,老师将此事通报给何阳杰的母亲,才发生了家暴致人死亡的悲剧。(4月17日《华西都市报》)
家长应对孩子犯错的现状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教育界人士提倡,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或许是孩子犯错时,让孩子想想今后怎么办,是最好的管教和责备。这是积极的非惩罚性的面壁思过,是在强迫孩子用建设性思维取代破坏性情绪。孩子犯错,家长该如何应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24.7%的家长规劝占多数,舍不得体罚孩子;54.9%的家长认为体罚还是有用些,比如打手、罚站;仅4.8%的家长罚孩子做家务、画画等;而15.6%的家长平时很少惩罚孩子。
家长面对孩子犯错要理性教育
孩子犯错,首先家长不能采取极端教育措施,那样造成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重在平时教育,要防范于未然。此外,在平时生活中,孩子的合理需求也应当聆听。教育孩子遇到问题,应及时进行沟通,要询问孩子为何这样做,不能简单打骂了事,否则类似问题可能再次出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严厉,但严厉并不等于粗暴,平时父母应当给予孩子情感和心理上的温暖,如果仅仅在出现问题后打骂,这将给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孩子犯错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机会
心理学家塞奇斯说:“当孩子犯错了,你应该带着孩子从犯过失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要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应该去赞扬孩子们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心理学家莱顿说:“讲述你自己曾经犯过的过失,承认过失,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会犯这个过失,告诉孩子,你将会用怎样的办法去避免重犯。”孩子犯错了,他也会感到难过,这时候重要的是要带孩子走出犯错之后的痛苦。如果这时候你给孩子批评而不是安慰,孩子会更加痛苦。如果你打骂孩子,那么后果会更糟糕。下次孩子犯错了,可能会隐瞒事实。
孩子犯错之后,作为父母不应该埋怨他,更不能使用暴力。暴力只能激化问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要奚落他,要想想自己犯错误时的情形,轻松地安慰孩子,然后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走出来,给孩子提供一些改正错误的建议。如果孩子在犯错之后有勇气向你承认错误,那么你千万不要责骂孩子所犯下的错,而应该肯定孩子“承认错误”这一行为,否则,孩子会想:“我主动承认错误你还批评我,下次我再也不会把真相告诉你。”于是,孩子就学会了撒谎。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然后指出错误带来的危害,让孩子在鼓励声中改正错误。
告别家暴,用“心”教育孩子
当孩子犯下较大的错误,你的内心如何反应?你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如何行动?每一位父母的答案背后,都映射出自己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无论呈现怎样的多样性,这些不同理念和方法也许没有严格的对与错,而是在孩子犯错具体情境中,对于孩子而言是适合还是不适合。当然,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对家庭暴力说“不”,因为棍棒教育只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当孩子犯错了,以心换心地换位思考,用心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