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奇闻轶事 正文

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八国联军不是威胁

作者:eric 时间:2023-08-20
导读:文|老闫侃史文章由老闫侃史头条首发康乾盛世是我们国家封建王朝时期的最后一抹光辉,在那个时代,人们过着相对富足安定的生活,似乎重现了故明、盛唐时万国来朝的一缕荣光。但是

文|老闫侃史

文章由老闫侃史头条首发


康乾盛世是我们国家封建王朝时期的最后一抹光辉,在那个时代,人们过着相对富足安定的生活,似乎重现了故明、盛唐时万国来朝的一缕荣光。

但是此时的西方已经不再是曾经落后、只能仰仗“天朝”鼻息的蛮夷之地,经过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在工厂的热浪中大步向前,而中国仍然还是那个以农耕为主的落后王朝。

或许康熙也没有想到,在许多年后,会有一群清朝贵族所认为的野蛮人冲进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大肆烧杀抢掠。

或许康熙也不会想到,封建王朝绵延几千年的“国祚”会最终由爱新觉罗的子嗣彻底断送。清朝的悲剧,让很多现代人仍然扼腕叹息。

历史的潮流是滚滚向前的,封建王朝的终结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从历史的缝隙中寻找着细节,假设着种种可以让大清延长国祚的可能。

大清衰落的根本原因

莫说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接触外界的事物,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那么势必会导致自身的退步,使得自己落后于时代。

而清朝所犯的最大的错,便是采取了主动与外界隔绝的“闭关锁国”政策。

说起闭关锁国,这个名词在封建王朝的时代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由来已久。

早在明朝永乐年间,便有了“海禁”一词,这便是“闭关锁国”的前身。

在当时,我们的邻国日上海户口申请条件 undefined本还是一片不曾开化的蛮夷之地,那里天灾频频,贫瘠狭窄的土地无论是耕种还是畜牧业都难以发展。

为了生存,许多的日本岛土著选择了下海当“倭寇”这一条路,铤而走险以换取一丝活下去的可能。而他们抢掠的目标,自然是距离他们不远,并且极为富庶的中国。

从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倭寇是残忍和暴力的代名词。无数沿海人家因为倭寇的抢掠奸淫而导致家破人亡,无数的人被迫背井离乡,另谋生路。这对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痛苦。

可是倭寇并不像暴元那样容易清剿。纵然三大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火器”,有着整个亚洲最恐怖的战斗力,面对这群居无定所、行踪诡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寇,也只能哀叹“杀之不能绝”了。

因此,为了防止倭寇继续登陆作乱,减轻保卫东南沿海的力量,永乐帝不得不选择了在东南沿海实施“海禁”的政策。

毕竟,当时大明的主要对手还是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以大明的国力也难以做到两线同时开战,只能选择“避轻就重”的策略。

在海禁的政策下,民间的商人被禁止出海进行跨国的贸易,而国外的商人也被禁止踏上中国的国土。

除了各国在“朝贡”时被允许携带几个商人来中国进行贸易,以展现大明的荣光之外,中国民间再无中外贸易。

几百年弹指间转瞬即逝,纵然是强盛的大明也逃不过覆灭的那一天,清朝的铁蹄踏破了大明的国门,万里江山再次改名换姓,从“朱”姓改为了“爱新觉罗”。

建立起新政权的清朝政府还远远做不到“高枕无忧”。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才是外来者。在他们的龙椅、宫殿之下,有无数的汉人密谋着推翻他们这个外来者组建起来的政权。

日夜忧心忡忡的清朝贵族发了疯一样的熄灭着那些可能出现的“反叛”的星星之火。可是人民的声音永远是越压制越响亮的,清朝政府越是蛮横、越是打压,人民“反清”的意志就越是强烈。

在当时的社会中,满人和汉人交错而居,可是因为清政府的政策,满人享受着种种凌驾于汉人之上的特权,这也使得“反清”的旗帜一再被高高举起。

而恐惧的清政府,竟然愚蠢的开始臆想。清朝的统治者们看着在明朝灭亡后日益繁荣起来的中外海贸,心中又产生了一丝恐惧。

他们开始臆测,他们统治的人民会不会勾结外邦,会不会密谋携手洋人推翻自己?

本就觉得江山“做不牢”的清朝统治者们顿时急了眼,他们在典籍中搜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制胜法宝——大明时便实行的“海禁”。

这个好哇,隔绝内外,定可以使得这些“反民”的计划付之一炬。因此,清朝的统治者们迫不及待的又恢复了刚刚断绝的海禁,甚至还在明朝的基础上,加强了这一本就不合理的政策。

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永远也看不到紫禁城屋檐以外的景色。他们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的食物和丝绸,自大的说出了“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荒谬之论,和“夜郎国君”不知有何不同。

可是在清朝,中国的人口出现了一次“井喷”式的增长,而中国崎岖多山的地形和落后的传统农业又注定了当时的农民只能利用狭窄的平原地区进行耕种,所产的粮食根本不足以让所有人吃饱穿暖。

此时若是进行外贸,用我们的丝绸、陶瓷等物品进行交换,必然可以获得足够的物资,使得人们脱离饥饿的苦海。

但是清朝的统治者们看不到,傲慢的他们只看到了如果国外更加自由的资本主义文化流入中国,必将荼毒这群undefined“顺民”的内心,使得他们更想要推翻自己的统治。

而清朝的统治者们或许没有学习过,但是一定在前人留下的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学习过,安分的守在田边的农民一定比四处流动、交易的商人更容易控制。

因此,清朝的统治者们坚决地实施了海禁的政策,对遍地饿殍视而不见,对人民的哀求和呼声充耳不闻。

而也正是这一“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火种,也使得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不能传入我国,为我们国家的积贫积弱埋下了伏笔,也为之后人民的“反清”和八国联军入侵种下了祸根。

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

虽然清朝在现代因为落后的政策、残暴的统治屡屡受到人们的诟病,但是不可否认,在“康熙朝”时,中国还是迎来了一个较为繁盛的时代。

因此,有许多人认为,如果在康乾盛世的时候清政府没有颁布“闭关锁国”的条令,清朝可能会凭借着众多人口和学习来的技术一跃成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代人开始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寻找,希望可以为康熙帝寻找到一个更加优秀的继承者,打破乾隆帝“闭关锁国”的魔咒,为“康乾盛世”延续下去创造一丝机会。

终于,人们在康熙帝的子嗣中找到了一个看起来更加优秀,符合人们期望的皇子。他就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

胤祥是在康熙登基后的第二十五年出生的。他的母亲在宫中的地位也十分高,是敬敏皇贵妃。由于胤祥有一个好母亲,加之胤祥自幼聪明伶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颇受到康熙帝的喜爱。

虽然胤祥有很多的兄弟,但是他仍然是自己父皇眼中极为特殊的那一个。在胤祥十二岁的时候,康熙帝就带着他去盛京谒见祖先的陵墓。

而从此时开始,康熙帝对胤祥的重视便一天重似一天。整整十年里,康熙帝只要有机会离开京师,就会带着胤祥一同前往。

这不仅是对儿子的喜爱,更是给了他一个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举动同时也是在暗示他,只要他勤奋肯干,便有登基为帝的可能。

因此,胤祥便开始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抓住每一个康熙帝给他的机会。渐渐的,胤祥的能力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可,有些政务甚至会去询问胤祥的意见。

虽然胤祥每日忙于政务,但是满人“打天下”的本领胤祥也丝毫没有生疏。无论是骑马还是弯弓射箭,胤祥都无比精通。甚至在他一次巡狩的时候,还在带刀杀死了一头猛虎。

这样文武双全的儿子,自然是让康熙越来越满意。可是胤祥能被现代人看重,认为是比雍正帝更好的继承人的原因,是胤祥对西方文化的喜爱。

胤祥自幼便十分有求知欲,无论是学习汉族的儒家经史还是学习武艺,胤祥都爱学、会学,再深奥的知识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这样的本领让胤祥在面对全新的西洋文化的时候,能极快的适应并且开始学习。

在不断的接触和了解中,胤祥学会了很多西洋的理念。这也使得胤祥成为了最为尊重此时在京的传教士的一批人中极为特殊的一位。

而这位皇子也不像雍正帝那样和兄弟们都反目成仇,反而和各位皇子关系都十分良好,因此很多人认为,若是胤祥称帝,恐怕可以为大清多保留一丝元气,让大清的国祚多延续一些时候。

一位先进、文武双全、善于选贤举能的皇子,使得满朝文武都对他生出了好感,认为胤祥一定可以成为下一任皇帝。

梦想的破败

认识了胤祥这样一位优秀的皇子,人们不禁会想,如果最终是胤祥获得了皇位的继承权,成为了大清的皇帝,大清的国祚又当如何呢?是否还会发生八国联军入侵我国的惨剧呢?

怀抱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看看胤祥在所作出的功绩。在他的兄弟雍正即位的第三年,胤祥开始总理水利营田的事务。

水利自古以来就是一大肥缺,雍正让他的兄弟坐在这个位置既是对胤祥的信任,也是对胤祥的安抚。

可是胤祥没有选择尸位素餐,他本可以利用这个职务加上自己高贵的身份过上富庶的好日子,但是胤祥最终还是选择了低首俯察,看见民间百姓的疾苦,着手兴修水利,和千年来和人类搏斗不休的水流作斗争。

终于,胤祥一改江南“自河淮而外,多致浅塞”的弊病,使得江南越发接近人们心中的那个鱼米之乡。

不仅如此,胤祥在军事方面同样做出了极大的成就。在雍正准备出兵准噶尔的时候,胤祥为雍正稳固了后方,一切军资用度被胤祥调度的井井有条。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人才,却因为清朝的腐败、固步自封而未能为中西贯通、发展中国而尽心力,只能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权巩固而卖命,实在是令人扼腕痛惜。

在雍正即位第七年的时候,胤祥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此时的胤祥虽然正是四十余岁的壮年,但是由于多年的奔波和政务上的种种困难使得胤祥身患数病。

怜惜自己兄弟的雍正帝虽然给胤祥唤来了御医治疗,但是放心不下政务的胤祥还是跋山涉水,对政务亲力亲为,自己的身体却全然不放在心上。

雍正八年,胤祥因为为了江南的水利操劳,病情反复,终于一病不起,走进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垂暮之人,胤祥还是怀着忧国忧民的心,向自己的兄弟,在位的皇帝,说出了自己内心最深的最大的遗憾。

“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终于,这个为国操劳了一辈子的王爷死在了自己的病榻之上。他的一生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评价“恪尽职守,报国无门”

我们感叹胤祥的生不逢时,他生在了一个腐朽的王朝,他对西方的热爱,为大清接续国祚的那一点可能性,因为他的操劳,因为他未能登基而烟消云散。

我们后人,应该考虑历史的多样化的可能性,或许就算胤祥登基,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放弃和西方的交流,继续选择走上“闭关锁国”这条不归路。

但是不管怎么说,胤祥为我们后人追溯前人的脚步提供了一种可能,也让我们对国家仇恨和耻辱有了更深的一层理解。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518号 电话:13370044850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