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啥不足百年就灭亡了?看看他们皇位的传承有多乱,就明白了
前言
翻开历史,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朝代的兴衰存亡。其中元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一个世纪,却因其制度上的独特之处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元朝的诸多特点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它独特的皇位传承方式。蒙古与中原的两重标准,让这一过程变得异常混乱。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其中蕴含了哪些故事和历史启示。
一、成吉思汗:草原上的征服者
公元1162年,一个叫做铁木真的男孩诞生在蒙古高原。并没有人知道,这个会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
铁木真生性豪迈,善于骑射。但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是他过人的雄心壮志。
1189年,铁木真率领自己的部落击败了一个敌对部落,从而统一了蒙古高原。3年后,他召开了一次盛大的部族会议,在会上他取得了“成吉思汗”的称号。
“成吉思汗”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海洋之君”,这无疑预示着他未来会横扫四方的雄心。而这,也确实随后变成了现实。
1206年,成吉思汗正式称汗,建立了大蒙古国。从此之后,他带领蒙古骑兵开始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先后击败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阿拔斯王朝等强敌,成吉思汗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在他去世前夕,蒙古已经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版图辽阔到几乎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而其中,中国北方更是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金朝也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对于成吉思汗来说,这一切都是他开疆拓土的野心的产物。而要实现如此宏图大业,离不开他的决断手腕和果敢胆识。正是依靠着这些,成吉思汗才得以在蒙古创造奇迹,也因此被后人誉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
二、忽必烈:两重身份的开国者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按照蒙古的传统,他最小的儿子拖雷获得了对汗位的继承权。
但实际上,拖雷远远谈不上是真正的大汗。按照蒙古的规矩,每次可汗去世,部族内都要重新进行一次“忽里台大会”,由参与者选出新任可汗。拖雷不过是名义上的管理者。
然而,拖雷显然对此非常不满。1229年,他带兵南下,进攻金朝,试图通过战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场战役打响后不久,拖雷就因伤寒而去世了。
这无疑给蒙古带来了一次继承危机。拖雷的二弟察合台看准时机,取得了“大汗”的头衔。但随后,拖雷的遗孀突兰公主为了自己的儿子,联合诸侯发动政变,废黜了察合台。
在这场混战中,拖雷的侄子忽必烈勇猛善战,给突兰公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趁势提拔忽必烈,让他出任汗国的右相。
1251年,蒙古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忽里台大会”。在与其它竞争者的角逐中,忽必烈凭借其过人的奋斗之力,终于当选为大汗。
自此,忽必烈既是蒙古的大汗,又是中原的君主。两重身份的取得,预示着他接下来要开创一番新的局面。
1260年,忽必烈率军攻占中原,灭亡了南宋。不久后,他在汴京称帝,建立元朝,而汴京也更名为大都。至此,蒙古正式完成了征服中原的历程。
诸侯们纷纷前来朝贡,向这位出身草原的新君主表示恭顺。而忽必烈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紧守蒙古的传统方式,必须汲取中原的经验,才能完成统治。
三、皇位传承:制度遭遇时代
可是,好景不长。忽必烈刚刚稳定自己的帝位,皇位继承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
按照中原的传统,皇帝会优先立嫡长子为太子。但蒙古一直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两种南辕北辙的制度在元朝碰撞出了火花。
忽必烈原本希望学习中原,立自己的大儿子晃怕帖睦尔为太子。但蒙古贵族强烈反对这一做法。他们蒙古,主张应该由忽必烈最小的儿子阔里吉思继承大汗之位。
两派激烈争吵不下,最后忽必烈不得不做出一个双全的折衷。他同时册立了两个儿子:晃怕帖睦尔为太子,阔里吉思为“右丞相”。
这样的安排虽然暂时平息了矛盾,但很快就露出了问题。1282年,忽必烈去世后,晃怕帖睦尔按照中原传统登基为帝,是为元世祖。然而,蒙古贵族们迅速发难,在“忽里台大会”上废黜了世祖,拥立阔里吉思为帝。
“他竟然不遵守我们的规矩,必须给他一个教训!”蒙古贵族们如此宣称。
于是,蒙古与中原的传统在元朝上演了一场制度上的激烈碰撞。世祖被废后不久病死,而阔里吉思则稳稳坐上了皇位。
这成为了元朝皇位传承的一个开端。从此,每一次的继承都要在蒙古与中原两重标准中左右求全,否则就难以获得合法性。
而诸侯与后宫的干预也使这个过程更加混乱。这让元朝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经历了高达11位皇帝的更替,可谓是前无古人。
四、教训:开明与顽固的对决
元朝作为少数民族王朝,其稳定性的确遭遇了巨大的挑战。
忽必烈是开明的,他希望能汲取中原的精华。但蒙古贵族们却守着他们的老规矩不放。这在皇位传承问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确实,习俗和传统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但面对已经发生的时代变迁,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与调整,就难以适应新的局面。
可人才引进 undefined"/>惜的是,蒙古贵族们的顽固与刚愎,让元朝始终无法很好地融合东西方的精髓。这不仅导致皇位传承混乱,也成为元朝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习惯于草原生活的蒙古人,终究难以完成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他们没能从中原吸取足够的养分,便难以在这片土地上长久立足。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在传承发展的路上,开明与包容远比固步自封更有利。唯有与时俱进,才能开创出充满生机的未来。
结语
元朝的兴起是蒙古族崛起的标志。它横跨欧亚大陆,影响了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但这场历史浪潮最终退去得很快。稚嫩的制度在时代洪流中暴露了问题,也成为元朝无法持久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在我们追溯元朝兴衰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后续的历史教训。只有汲取民族间交流的精华,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随便看看:
- [奇闻轶事]1952年,西藏。解放初,日喀则农奴多扎佤,他拿着自己干枯发
- [奇闻轶事]这是杨贵妃洗澡
- [奇闻轶事]1961年,北京。溥仪的户口本,他当过皇帝故言行总能吸引众人
- [奇闻轶事]当年李鸿章去英国访问,德国人给李鸿章推销马克沁机枪。当李鸿章
- [奇闻轶事]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着红色袈裟,高53米,开凿于1500年前。
- [奇闻轶事]同治帝为何19岁就驾崩?看他每晚都由谁伺候,活到19岁已属高
- [奇闻轶事]1908年,一位蹲坐在美国纽约街头的女子手里拿着香烟,正在优
- [奇闻轶事]上联:马户为驴先转腚下联:又鸟为鸡裱真情横批:?
- [奇闻轶事]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文成公主也被迫与之陪葬。唐高
- [奇闻轶事]1952年,西藏。解放初,日喀则农奴多扎佤,他拿着自己干枯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