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未解之谜 正文

故宫巨石搬运之谜 300人搬运百吨巨石

作者:eric 时间:2023-10-19
导读: 故宫,兴建于明朝,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兴建故宫时,曾经拖运了重达300吨的巨石,..."
故宫,兴建于明朝,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兴建故宫时,曾经拖运了重达300吨的巨石,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在当时的施工条件下,他们是怎样做到的?今天本文就为您揭开这个谜团!  古老的故宫兴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曾于1557年至1561年、1597年至1627年由于大火进行两次大规模重建。  据称最初的建设投入工匠23万人,民工士兵上百万,是几代人劳动的结晶。故宫巧妙的修建技术也吸引着后来无数中外研究者为其倾尽心血。 故宫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故宫里使用的巨石多达数万块,其中最大的一块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雕有九条游龙的大石雕,重约300吨。《两宫鼎建记》曾简要记载,长石雕是隆冬时节在人工冰道上被拖运来的。  尽管长石雕的拖运过程始终没有详尽的记载和科学论证,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疆却通过翻看500年前的记载,发现一个相似的情况:在1557年,有一队劳工通过类似的方式拖运一块重约123吨的巨石,经过70多公里的行程将其运到故宫。巨石的运输  由此可以对机械工程史上;由于在公元前1500年时中国的车轮已经充分发展,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出现以人力在冰上拖运巨石的案例;这一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  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更安全可靠  据李疆介绍,明代的人们在巨石运输中就已经认识到,在低速重载情况下,滑动摩擦方式比滚动摩擦方式更为安全可靠。  而且,故宫巨石运输采用了冰面润滑的方式,并且通过在上海户籍政策 undefined冰面泼水形成水膜作为润滑剂,来实现减轻阻力的目的。通过比较发现,这种运输方式比用传统的木撬、滚子及普通的冰面润滑更加省力,且更适合北京当时的环境状况。为此,研究者通过滚动与滑动的摩擦系数的对比,说明了该方法是合理的。  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冰面比木质表面更加坚固和平滑,故宫兴建者采用制造人工冰道,使作为巨石垫板的木板与冰面接触(而非古埃及以木板铺路,实现木板与木板的接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  李疆等人根据古籍记载和合理推算,从现代实验的角度,估测以同样的方式运输123吨的巨石大致需要工匠数为300人以下,因此可以推测运输300吨的巨石的人数不可能超出太多。九龙壁  然后,他们推算了以木板为轨道拖运123吨巨石所需的人数为354人,虽接近预期人数,但明显在运输300吨以上的九龙壁时很可能失败。  当时最为可行的方法是铺设冰道,在冰道上拖动巨石。这种便利方法与北京的气候undefined环境有关,与长期处于热带的埃及相比,北京拥有使用冰的天然优势寒冷的冬天。运送巨石的时间是在冬至前后  古籍记载,运送巨石的时间是在冬至前后,在15、16世纪时北京1月的平均气温是在零下3.7摄氏度(上下0.5度),虽然没有天然的河流为运输提供冰道,但人们在运输过程中每半公里就会凿坑取水以保证冰道的用水。  润滑剂背后的科学  根据巨石运到故宫的距离和时间,专家们估算拖动一个123吨的巨石所需的平均速度是每秒8厘米。如此低的速度,加上极小的摩擦力是不会使冰面自动融化成水进而在冰道与木板之间形成润滑剂的。  因此李疆等人研究了除摩擦生热外的能使水膜产生和保持的其他方法,即在拉动时直接在前面泼水,这一点在古埃及也有类似的记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518号 电话:13370044850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