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文物触手可及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3日电(记者王春燕、任彦逸)除了趴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仔细观看,还有什么方式能对文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不仅是很多游客的困惑,也是很多博物馆和相关企业努力的方向。
8月23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本届“博博会”主题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 数实融会”。漫步博物馆和相关企业的展位,多种科技手段令人看到了逛博物馆的新方式。
8月23日,第十届“博博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新华社记者 任彦逸 摄
在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的展区里,两个展柜的人气格外高,展柜四面都是玻璃,其中一面看似普通的玻璃,其实是可以触摸的显示屏。通过点击屏幕上的“介绍”“复原”“三维”“佩戴”“解读”等按键,就能对玻璃展柜中的文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据该公司区域经理褚召飞介绍,这个显示屏运用芯片显示技术,在透明玻璃展柜上形成浮空立体的产品多媒体图像,在展示实物展品的同时播放多媒体信息,展现文物背景、恢复文物原貌,有效提升博物馆展览的吸引力。
展商在向游客介绍可触摸显示屏。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
“不好意思,VR眼镜现在没电了。”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区的元宇宙博物馆体验中心,苏霄抱歉地对跃跃欲试的游客们解释着。开展还不到2个小时,两个VR眼镜已经没电了。苏霄笑着说,“低估”了大家对元宇宙的兴趣。
苏霄介绍说,元宇宙博物馆其实是基于一系列数字化技术打造的创新体验模式。这种体验模式中,最令人惊艳的当属复刻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模型。
大报恩寺琉璃塔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但不幸毁于战火。“我们基于海量的数据,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刻了一个琉璃塔模型,并应用在虚拟现实中。游客在VR体验里不仅可以看到当年的琉璃塔,还可以了解到琉璃塔当年是如何建的、为什么建等知识。”苏霄说。
游客在体验交互设备。新华社记者 任彦逸 摄
在一家名为清华工美的展厅门口,一个关于北京中轴线的沉浸式体验区域,吸引了很多观众。站在体验区域正中间,人仿佛置身半空中,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飞速地一一闪过,效果非常炫酷。该展厅的工作人员刘宗卓曾参与过多家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他表示,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近年来非常受欢迎,“这种炫酷的效果能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样的文物展品,近年来为什么越来越受欢迎?刘宗卓说,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博物馆在布展时更多地从受众视角出发,让展品或文物“活”起来,使得观众更愿意去体验和感受,并且让他们在走出博物馆后愿意再来。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霍金其实已经死了是假新闻,揭秘渐冻人霍金为什么不死
- [科学探索]智人灭绝了多少物种?90%的物种被智人所灭绝(包括其他人种)
- [科学探索]人类灭绝后恐龙会复活吗?无完整DNA,无法克隆
- [科学探索]上帝悖论已解决,说上帝不是万能的只因人类太无知
- [科学探索]帝王之姓万姓之首是哪个 总出帝王的姓氏有何特别
- [科学探索]人类为什么不打通地心?360万个大气压直接压成黄油
- [科学探索]土库曼斯坦地狱之门,熊熊烈火燃烧46年不灭的大火坑
- [科学探索]近藤效应是什么?揭秘近藤效应的形成原因
- [科学探索]揭秘:外星人为什么不来地球与地球人正面接触
- [科学探索]芝诺悖论分别错在哪里 运动二分法能否实现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2025上海居转户最新政策发布!
- [科学探索]金星曾经和地球相似,为何如今却成了炼狱般的世界?
- [科学探索]一核多点,北京科幻产业布局逐渐形成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发布——晒晒中国空间站的
- [科学探索]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 [科学探索]中国太空科技崛起,美国为何在太空领域显落后?风洞技术成关键
- [科学探索]2024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四川这个“大国重器”的发现入选
- [科学探索]聚焦“中国天眼”等大科学装置 科学纪录片《打开宇宙之门》即将
- [科学探索]腾讯再战,网易豪赌!盘点2024年12月版号里值得关注的游戏
- [科学探索]2024中国向“新”而行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