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我国空间科学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将开展覆盖生命、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等领域的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31日,我国“天关”科学卫星(又名爱因斯坦探针)正式在轨交付,它是国际首颗大视场软X射线聚焦成像天文卫星,在轨测试期间已取得一批领先成果。
喜讯连连的背后,是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在广袤无垠的宇宙舞台上,书写着空间科学探索的新篇章。
近年来,我国空间科学迈入发展“快车道”,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从“悟空”对暗物质粒子的不懈追寻,到“墨子”首次开展空间尺度的量子科学实验;从我国首个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洞悉宇宙奥秘,到“羲和”“夸父”竞相逐日;从“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到“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新纪元……这些成就不仅深化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推动着我国逐步走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中央。
尤其是中国空间站建成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已成为推动空间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未来10年间,32个研究主题、上千项科学研究将滚动实施,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以及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更多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在空间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身影日益增多。此次交付使用的“天关”卫星,就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导,欧洲空间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参与研制,并在科学研究方面开展更多国际合作。而计划于2025年发射的“微笑卫星”项目,更是中国和欧空局在卫星全生命周期内开展的全方位合作。
不久前,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发布,未来发展蓝图愈发明晰。该规划围绕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设计了面向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三步走”路线图——力争在2027年使我国空间科学进入国际第一方阵,2035年在重点方向上跻身国际前列,2050年在重要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
当前,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国际月球科研站、火星和木星深空探测等一批空间科学任务正在有序推进,2050年前,还将继续研制大约50颗空间科学卫星。中国人的太空脚步,正以前所未有的坚定与豪迈,迈向星辰大海的更深处。
人民网记者 赵竹青
来源: 人民网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2025上海居转户最新政策发布!
- [科学探索]金星曾经和地球相似,为何如今却成了炼狱般的世界?
- [科学探索]一核多点,北京科幻产业布局逐渐形成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发布——晒晒中国空间站的
- [科学探索]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 [科学探索]中国太空科技崛起,美国为何在太空领域显落后?风洞技术成关键
- [科学探索]2024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四川这个“大国重器”的发现入选
- [科学探索]聚焦“中国天眼”等大科学装置 科学纪录片《打开宇宙之门》即将
- [科学探索]腾讯再战,网易豪赌!盘点2024年12月版号里值得关注的游戏
- [科学探索]2024中国向“新”而行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