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报道,只如同大多数习惯一样,时间观念的养成与小朋友的发展密不可分,并有其阶段性的目标,家长应善用孩子所能理解的事物,将时间观念带进生活中。
&
时间滴答滴 意义大无穷
虽然每位成人都知道“时间”的存在,但若要为它下一个注解,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不过家长们也不用担心,孩子年纪小,不适合过早进行抽象认知,还是想想怎么从生活中来着手吧!时间观念对小朋友而言,具备以下4大含意:
1.规律
孩子的世界中,从一开始以吃、睡等生理反应为主,到慢慢加入玩耍、就学等活动,生活中也变得更丰富了。家长如能配合他的发展,以每天的活动划分时间的段落,则有助于调整他的作息,为日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奠下基础。孩子若无法拥有正常的作息,不仅会增加父母照顾上的困难,日后进入幼稚园中就读时,如果大家睡午觉的时候他偏偏想玩游戏,活动时间和大多数人不同,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2.稳定
时间不易产生变化性,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稳定到几乎让人不能察觉时间的流动,甚至是忘了时间的流逝。在你活动当中,时间也一点一点地在流逝。但是,年龄太小的孩子则无法感觉时间的流逝,只会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活动上。
3.反覆
像是白天、夜晚、气候的变化,周而复始,具有反覆的特性。孩子如不知道时间有这种周而复始的流动特性,则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感觉;像是爸爸妈妈在星期三时答应孩子星期日带他到动物园玩,但他不知道从当天起还要经过好几个反覆的夜晚及白天才会到星期日,就会感到相当的疑惑,而觉得大人在骗他,或是不带他去。
4.可预测的
时间的可预测性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譬如:我们会在固定的时间出门上学,因为我们会预测几点可搭到校车,几点可以到达学校,小朋友会知道几点会下课,几点妈妈会到学校接他,因而形成安全感;如已养成固定的活动时间,就算小朋友没有办法辨别几点钟,可是时间对他而言就是可预测的,如大概什么时间该用餐,什么时间可以玩游戏等,以后每到固定的时间,他的脑海中会自动浮现大略的行程表。在有了预期心理后,小朋友会变得安稳得多,而比较不会有不安全感。
按部就班 增进时间概念
“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相当重要的概念,较难透过口头告知的方式,让小朋友从中得到启发。父母只得多费点心,配合孩子的成长,利用它所熟知的事物连结时间观念,帮助他了解时间的意义、运用孩子可了解的语汇,及规律作息,以便顺利进入抽象的时间概念并融入生活之中。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时间观念的启蒙,该如何按照孩子的年龄及发展来进行:
2岁前以活动区分时间的段落性
&
出生没多久的宝宝,一切依照生理本能来表现,如饿了就知道要喝奶,想睡的时候就睡,时间的概念相当混乱。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刻意要去调整他的作息,尽量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主。
到一岁左右,孩子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活动的时间逐渐增长,生活中不再只有吃、睡,还多了玩耍、活动的时间。这时家长可以开始着手调整他的作息,如约略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晚上则陪着他进行较为静态的活动,作为睡眠前的预告,让孩子知道大概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直至他能自然而然地遵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有了规律作息后,相信对日后学习、人际关系会更有帮助,爸爸妈妈也不用因他作息颠倒而整日操烦。
在两岁前,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大部份的学习都来自具体的经验,不建议进行抽象认知。家长若想教他分清白天、夜晚,可带着他看看屋外的天候或是影像资料,分析两者的不同,来告诉他时间的变化与当中该做的事情。
2~3岁:以顺序概念延伸至时间流逝
每当小朋友要找爸爸妈妈时,家长如手边正在进行其他的事情,常对孩子说“等一下”,却发现孩子仍旧在追问哭闹,手忙脚乱之余,不免有些心烦。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尚不具备时间流逝的概念,他不了解“等一下”到底是要多久,只会觉得父母不理解他的要求,所以频频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
2~2.5岁的孩子已有“唱数”的能力,父母可利用数字的顺序,来延伸他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举例来说,在玩躲猫猫时,请他数到20再睁开眼睛,让他了解时间如何在1、2、3……当中经过。随着孩子能力逐渐增强,配合前期作息的养成,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段、一段的事情所组成,且在进行这些事物中流逝,不再只是做了当下的事情后,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
3~4岁:时间具体化 认识时间语汇
该阶段的重点为将生活中具体的经验,和时间结合在一起,帮助他认识时间语汇。生活中可增加如早上起床要喝牛奶、天黑时则要睡等对话内容,藉由具体的生活事项,加强他对白天、中午、夜晚的印象,及时间副词运用的时机。
当他能够了解白天、夜晚这些时间语汇的意义,家人就可以将这些语汇加入日常的对话,提升语言运用的抽象度。如此一来,不仅他较能够明白对方陈述的内容,还可进一步地运用在与他人的对话中,让彼此沟通更为方便。
5岁~学龄前 约略了解“过去”与“未来”
在3~4岁时,对“过去”、“未来”的时间还很模糊,跟孩子提到“昨天”,他还可勉强可以了解,但像是上星期、下星期这类的时间副词,则较难了解,可能需要到学龄时期才能具备这样的抽象认知概念。
“过去”、“未来”听起来很抽象,但只要善用辅助教材,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喔!家长可于孩子5岁时,选择中长篇、较具复杂性的绘本或故事书,利用故事情节的进展来带领孩子时间观念。父母若担心孩子的学习效果,一开始可选时间涵盖范围较短,且与生活作息密切相关的故事,如小熊的一天等。孩子会因与故事人物有共同的生活经验,而更加感兴趣。之后可视孩子的反应,再慢慢衍生至较复杂的故事,进而带入“未来”的时间观念,让他知道“未来”和“马上实现”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怎么办
可以给孩子商量着做一个较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的时间表,毎天一定要按表实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将终身受益,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家长还可以言传身教孩子充分利用时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如何利用时间问题上,家长一定要树立一个好榜样。“当日的事当日完成”。父母对这样的格言,既要传授给孩子,更要身体力行,绝不能“我现在没时间,明天再说”。父母也应遵守时间表,干任何事都要准时。
让孩子尝尝浪费时间的后果
孩子浪费时间可能会尝到一些苦头。如误了吃早饭、误了看电影、误了上学或其他什么有趣的事。这样,可让孩子在其中接受教训,认识到不抓紧时间就要受到损失。
教育孩子体谅别人
别人真正关心和体谅可作为医治时间观念差的良药。因为迟到,让人家等待会给别人带来不方便。因此,要教育孩子真正替他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这样也可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帮助孩子确立时间安排表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讨论,以确立日常生活中的常规事务(如起床、吃早饭、上学、放学回家、午睡、下午上学、放学回家、做家庭作业、上床睡觉等),该从什么时间开始干,最多花多少时间干完等。必须坚持为孩子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并坚决执行下去。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则加以鼓励和奖励。
打败闹钟
办法旨在用与闹钟竞赛的方式去完成各种活动。例如,如果规定孩子在20分钟以内吃完饭,就可以在开始吃饭时把闹钟定在20分钟以后闹,并告诉孩子,看他能否打败闹钟,在闹钟铃响以前把饭吃完。如果孩子明确做到了,就给予适当奖励。这种方法可与许多活动结合起来,逐渐养成孩子守时的观念。
循序渐进,让孩子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