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无为大水后,无为人逃荒迁徙的历史考察
天有不测风云,民有旦夕祸福。1954年,安徽省无为县遭遇百年不遇之大水灾,江河泛滥,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为了生存,无为人纷纷逃荒迁徙,有的去了邻近的县市,有的去了远方的省区。此次逃荒迁徙之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过程之艰、结果之异,实为近代以来罕见。
此次逃荒迁徙之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灾害。1954年5月至7月,安徽省淮河、长江流域降雨量超过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淮河干流各地5月份水位,超过了历年汛前的最高水位。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降水,造成淮河、长江干支流水位猛涨。尤其是7月份,多次大范围集中性的强降雨,造成了安徽百年以来的特大水灾。据统计,全省有6个县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15个县超过1500毫米,44个县超过1000毫米,其中黄山达2824毫米。无为县位于长江北岸、淮河南边,地处江淮交界处,受两河水患影响最大。6月12日至16日,全区又复大雨之后,“内涝面积复增至273万亩”。21日江潮即达11.11米,“距危险水位仅差3分米”。由此可见,无为县的洪灾情况之严重。
除了自然灾害外,社会谣言因素也是导致逃荒迁徙的重要原因。例如,在安徽省无为县发生了一场“水鬼毛人”谣言恐慌。“水鬼毛人”是一种全身长满毛的怪物,据说会专门割除人体的生殖器官用于给苏联制造原子弹。这种荒诞的谣言在民间广泛流传,引起了恐慌和混乱。地方政府却没有及时平息谣言,而是将其视为“反革命事件”,动用武力镇压,逮捕了许多无辜的群众。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消除谣言,反而加剧了民众的不安和不满,促使他们逃离家园,寻找安全的地方。
此次逃荒迁徙之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月至8月,洪水最为严重的时期,无为人开始大规模地逃离家乡,有的去了邻近的县市,有的去了远方的省区。第二阶段是9月至10月,洪水渐退,无为县政府开始组织灾民返乡重建家园,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有许多灾民不愿返回或无法返回。第三阶段是11月至次年春节,无为县政府加大了返乡工作的力度,同时也对留在外地的灾民进行了妥善安置,使得逃荒迁徙基本结束。
第一阶段的逃荒迁徙,主要是由于洪水造成的生存危机。由于江河泛滥,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粮食短缺,疾病流行,无为人面临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为了活命,他们只能背井离乡,四处奔波。有的步行,有的乘船,有的推车,有的坐车,有的带着家当,有的一无所有。他们有的去了芜湖、合肥、安庆等邻近的县市,有的去了上海、南京、杭州等远方的省区。据统计,“转移灾民数万余人”。这些灾民在外地遭遇了各种困难和艰辛。有的被地方政府拦截驱赶,有的被当地居民歧视欺凌,有的被不法分子抢劫奸淫,有的因病或饥饿而死亡。他们流离失所,颠沛流离,生活凄惨。
第二阶段的逃荒迁徙,主要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的选择性迁徙。随着洪水逐渐退去,无为县政府开始着手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为此,他们动员外出的灾民尽快返乡参加重建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灾民都愿意或者能够返回。一方面,由于洪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许多灾民的房屋、土地、牲畜、家具等都被毁坏或丢失,回乡后面临着重新开始的困难;另一方面,在外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一些灾民已经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或者创业机会,
并且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和文化,不愿意放弃已经得到的利益和生活方式。因此,他们选择留在外地,或者只是暂时回乡处理一些事务,然后再回到外地。据统计,“就地安置数万余人”。这些灾民在外地安家落户,与当地人交往结婚,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
第三阶段的逃荒迁徙,主要是由于无为县政府的强制性和人道主义的返乡安置工作。为了加快灾后重建的进程,无为县政府加大了返乡工作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外出的灾民,动员他们尽早回乡。同时,他们也对留在外地的灾民进行了妥善安置,与当地政府协商沟通,为他们争取合理的待遇和保障。无为县政府还为这些灾民提供了免费的车票和一定的生活补贴。通过这样的方式,无为县政府使得逃荒迁徙基本结束,大部分灾民都得到了合理的安置。
逃荒迁徙之影响。此次逃荒迁徙之影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对无为县本地的影响;二是对外地接收地的影响;三是对无为人自身的影响。
一是对无为县本地的影响。此次逃荒迁徙对无为县本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它加剧了无为县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外出逃荒,无为县的人口锐减,从1953年的139.8万人降至1954年的96.9万人,减少了42.9万人,下降了30.7%。而且,这些外出逃荒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回来或者回来后又走了,导致无为县长期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这样就造成了无为县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生产力低下。其次,它加重了无为县的贫困困境。由于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又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重建,无为县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无为县成为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长期处于落后和困顿状态。
二是对外地接收地的影响。此次逃荒迁徙对外地接收地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它增加了外地接收地的人口压力和社会负担。由于大量的无为灾民涌入外地,使得外地的人口急剧增加,给当地的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无为灾民多数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还有一些生病、残疾、老弱的人,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提供救济和保障,增加了外地的社会负担。其次,它促进了外地接收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由于无为灾民中有一些有技能或者有创业精神的人,他们在外地找到了工作或者开办了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由于无为灾民与当地人的交往和结婚,使得无为县的文化和习俗与外地的文化和习俗相互融合和影响,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三是对无为人自身的影响。此次逃荒迁徙对无为人自身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它改变了无为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无为人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闭塞落后的地区,迁移到了一个以工业和商业为主的开放繁荣的地区。他们不再种田养牲,而是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他们不再居住在简陋的农村,而是住在现代化的城市。他们不再受制于传统的观念和制度,而是接受了新的思想和文化。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次,它增强了无为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无为人在外地遭遇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不得不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他们不得不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寻找新的机会和出路。他们不得不创造新的价值和财富,实现新的目标和理想。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涿州救援#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