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受访者期待高校与社会进一步互通共建
79.7%受访者支持大学有限开放,需限制入校方式、时间等
超七成受访者期待高校与社会进一步互通共建
今年7月以来,全国不少高校陆续打开校门,欢迎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但预约制入校也给游客带来了一些困扰,入校名额难抢、排队时间长等问题,让不少人感叹想要进入大学校园不太容易。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001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者支持大学对社会公众开放,其中79.7%的受访者支持大学有限开放,需要对入校方式、时间等加以限制。75.4%的受访者期待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社会互通共建,在校学生期待的比例更高,为81.9%。
近八成受访者支持大学对社会公众有限开放
8月8日下午1点多,在北京大学东门附近,来自河北的胡娜正带着孩子排队入校参观,“趁着孩子放暑假,带他来看看,感受一下大学校园的氛围。”胡娜说,为了抢到入校名额,自己提前一周就在做准备,把信息都填好,等早上8点一到,准时开抢。胡娜感叹,北大的预约名额很难抢,基本上几秒钟就没了。当被问到大学是否应该对公众开放时,胡娜觉得,现在虽然算是开放了,但每天入校的名额有限,得提早规划,不然肯定进不去。高校即使做不到完全开放,也希望能每天多一些入校的名额。
在北京大学东门、清华大学西门附近,有不少游客站在校门前拍照,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人后发现,有的游客是临时过来参观的,到门口想要预约,才知道名额已经满了。
00后韩宇在厦门大学读研究生,她发现最近学校里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不少中小学生进到校园参观、就餐、参加活动。韩宇觉得,厦门大学作为著名高校,完全放开可能会有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给学校带来管理上的困难,但完全封闭也不太好,“学校最好适当放开,每天放出一部分入校名额,既能满足大众参观的需要,也不会干扰学生的日常生活”。
大学应如何开放?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者支持大学对社会公众开放,其中,79.7%的受访者支持大学有限开放,需要对入校方式、时间等加以限制,13.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应不做限制地完全开放。也有6.9%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开放。
“高校应当将满足学生生活学习需要排在第一位,再去考虑开不开放、如何开放的问题。”现居南京的90后张文强支持高校适当开放,“在满足在校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高校作为公立学校,同样是重要的社会公共资源,应当开放给有需要的公众。”
在北京工作的90后刘为觉得,高校应该回到新冠疫情之前的状态,对社会公众完全开放,“现在有的高校人为设置了许多障碍,造成入校名额紧缺,反而会引起一部分人跟风,导致在一段时间内许多人集中涌入学校,入校变得更加困难。”
62.6%受访者担心人员流动性大,不安全因素增加
今年7月初,武汉大学发布了社会公众线上预约入校参观的通知,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方式进入校园。在武汉大学读研的00后宋霏霏留意到,自从学校开放预约以来,校园里的游客明显增加了,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或是来自各地的研学团。“我对游客进入校园并不反对,对于小学或初中的学生来说,有机会看看大学是什么样,感受校园的氛围,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从小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是一件好事。”宋霏霏说,武大校园内有不少居民区,平时也能接触到不少校外人员,所以校园开放对自己影响并不大。
但宋霏霏感觉,大批游客进入校园,确实带来了一些困扰。“首先是食堂被挤占,尤其是用餐高峰期,会显得格外拥挤。另外有些游客存在不文明行为,会破坏校内环境,比如在校园里乱丢垃圾,坐在学院门口低矮的树上。虽然有安保人员时常巡逻,但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很难完全杜绝,挺无奈的。”
韩宇觉得,有些研学团的游客到学校参观后,可能觉得比较新鲜,会到处参观拍照,像厦门大学比较出名的芙蓉隧道,有时会有游客站在道路中间拍照,对于骑自行车出行的学生不太友好,如果不注意,容易发生碰撞,产生安全问题。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开放可能产生的问题,62.6%的受访者担心人员流动性大,不安全因素增加,56.0%的受访者担心可能破坏校园环境及公共设施,49.7%的受访者担心校内外人员之间产生冲突。其他还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影响学生生活(43.4%),教室、食堂等资源被挤压(40.4%),影响师生教学活动(40.2%)。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社会互通共建
“学校对社会开放,需要对入校的人数和参观的区域进行限制。”韩宇认为,应当加强对入校人员的审核,严格落实实名制。她注意到,学校周边有黄牛售卖入校名额,但不太清楚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她希望学校能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审查。同时,“希望能对入校参观的游客进行文明引导,比如让他们阅读入校规定和文明守则,同时安保人员应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后果严重的甚至可以加入黑名单。”
宋霏霏觉得,校园开放后,学校的后勤保障一定要跟上,要加强日常巡逻与安保。在学校建设上,应倡导游客文明游园,比如做一些告示牌或者贴文明标语,向游客倡导文明参观。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有些游客只知校园开放了,但不太清楚需要提前预约,导致到了学校后才发现无法入校,容易产生矛盾。
要实现满足社会需求和维护校园秩序之间的平衡,学校应做好哪些工作?调查显示,60.3%的受访者认为应控制每日进入校园的人流量,55.8%的受访者认为应限定外来人员的入校时间,55.1%的受访者认为应对宿舍、图书馆等场所限制入内。
其他还有:入校刷身份证或提前登记身份信息(53.7%),完善校规,建立黑名单制度(44.5%),加强安保工作,提升应急处理能力(41.7%)。
张文强认为,对于已经开放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承载力以及公众的入校需求,对入校名额进行把控,设置合理的入校人员数量。高校可以参考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的管理方式,对违反学校规定的游客,或者预约后毁约的情况,进行适当惩戒,比如规定多少日内不能再预约等。
调查显示,75.4%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社会互通共建。交互分析发现,在校学生认为有必要的比例更高,为81.9%。
“每年的樱花节,学校都会对社会大众开放,欢迎各地游客前来赏樱打卡,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传播学校的文化,也能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宋霏霏觉得,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开放日活动,比如高考后填志愿期间,让家长和学生有机会亲自到学校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志愿填报。另一个节点是寒暑假,可以让年龄较小的学生到校园里参观,看看校史馆、图书馆,让青少年对大学有初步的了解。
“我之前去过南京大学,但一个人参观的体验并不好,不知道有哪些值得看的。我觉得高校之间可以组织集体参观活动,安排专门的人进行讲解,也能认识别的学校的朋友,体验会更好。”宋霏霏说。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35.9%,校内工作人员占17.8%,校外人员占46.4%。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2.4%,来自二线城市的占43.5%,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占19.2%,来自县城或城镇的占4.3%,来自农村的占0.7%。
(应受访者要求,胡娜、韩宇、宋霏霏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随便看看:
- [猎奇八卦]吉尼斯世界纪录是怎么赚钱盈利的? 图
- [猎奇八卦]李小龙世界吉尼斯纪录,回顾李小龙创下的九项记录
- [猎奇八卦]【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杨全忠: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
- [猎奇八卦]海南增配131辆救护车 打造“15分钟医疗救治急救圈”
- [猎奇八卦]15省份上半年GDP出炉:9省增速高于全国,上海增长9.7%
- [猎奇八卦](八闽千姿)在北苑御焙遗址重温宋代茶饮“顶流”
- [猎奇八卦]受台风“海葵”影响 福州闽侯双龙村受淹
- [猎奇八卦]今年最大“超级月亮”今夜登场 全国观赏地图看哪里能邂逅满月
- [猎奇八卦][图文]英国“最浪漫夫妇”半年举行84场婚礼打破吉尼斯世界纪
- [猎奇八卦]“认房不认贷”落地,房地产业何去何从?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