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诸葛亮刘备能成大事吗(诸葛连弩又被称为什么)
大业的定义:我相信提问者真正要表达的大业应该是指灭魏降吴,统一天下。而不单单是偏安一隅。那么我就分别从诸葛亮对蜀汉的作用以及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全国两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隆中对: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为刘备规划了发展路线--先取荆州,再夺益州,外联东吴,北拒曹操。而刘备按此方针路线建立了蜀汉王朝。
结盟东吴:在曹操南下荆州时,诸葛亮出使东吴,最终达成联盟。最后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战胜了曹魏,刘备也在荆州获得了发展空间。
担负蜀国重任: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实际领导人,无论内政,外交,军事都是亲力亲为,使得蜀汉政权得以维持。
在从侧面来看:刘备在得卧龙之前,几乎是每战必败。在诸葛亮辅佐之后才开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才有了横跨荆益两州,建立蜀汉基业。
所以从诸葛亮的贡献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人。
关于这个问题,原因有很多。比如:刘备自身的问题,内部政治经济问题,人才问题,还有诸葛亮并不是神人等原因。
诸葛亮并非神人:在《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描绘成无所不能的神仙,但是这是不准确的。诸葛亮最擅长的应该是内政和外交,但是其军事才能并不突出。比如在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借东风,还有三气周瑜等在真实的历史中都是不存在的。刘备的入川之战和汉中之战诸葛亮也没有参与。所以我们不能把统一全国的重任压在诸葛亮一个人身上。
刘备并没有很好的执行隆中对:“先取荆州,再夺益州,外联东吴,北拒曹操”这是隆中对的核心,但是刘备并没有很好的执行“外联东吴”这个政策。在荆州问题上刘备一直是采用无赖的态度,孙刘联盟也因此产生了很深的裂痕,最后直接导致在襄樊之战中东吴在背后捅刀子。不但丢了荆州,还痛失大将关羽。这样使得后期诸葛亮北伐缺少灵活的战术,只能六出祁山。
政治问题:蜀汉政权内部关系复杂。在刘备入驻益州后,蜀汉集团一共有三股势力。分别是刘备带领的荆州集团(领导集团),刘璋留下的东州集团(中层集团),以及益州本土集团(最底层集团)。这三股力量相互牵制,导致蜀汉集团的力无法向一处使。
经济问题:刘备给益州的百姓带来了什么?答案是:战争,战争和战争。入川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以及后来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维九次伐魏。战争需要钱财。从哪里来?答:益州百姓身上来。战争需要兵员。从哪里来?答:益州百姓。这两项都是非常劳民伤财的。所以刘备入川之后,使得益州的经济一步步恶化。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蜀汉的失败是早晚的事。
人才问题:之前说到益州本土集团处于底层。所以蜀汉集团后期,人才输出就是个大问题。刘备先前带入川的,经过战争和时间的推移,很多都死了。而益州人才又不能用,导致蜀汉末期基本无人可用。
刘备入川之后,没有很好的执行之前的战略,也没处理好身边的问题,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外部同盟破裂。最后无力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所以蜀汉未能统一全国的第一责任还是刘备。诸葛亮在蜀汉建设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不能说其徒有虚名。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 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直到今天,大家依然对诸葛亮有如此高的评价,怎么可能徒有虚名?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诗圣杜甫都作《蜀相》赞诸葛亮,连最著名的武庙都有诸葛亮的一席之地。
诸葛亮是当时名士,躬耕避乱,勤学待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与其出谋划策,著名的隆中对,未出山而三分天下,而后赤壁之战,夺取益州,安抚百姓,草创政权,鞍前马后,不负先主知遇之恩。托孤白帝城,匡扶幼主,外结孙吴,内休德政,南平叛乱,六出祁山,忠心耿耿,一心实现毕生抱负,最终病死五丈原。作为生逢三国乱世的诸葛亮,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受托孤重任,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问:诸葛亮若是没有真才实学徒有虚名历史史就不会这样给他定位了,只能说诸葛亮生不逢时罢了!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