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灵异恐怖 正文

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道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哲理)

作者:eric 时间:2023-08-31
导读:“水则清而无鱼”就句话很别扭,不合语法逻辑,应该是“水至清则无鱼”吧?完整的原话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原话的重点在後半句,前半句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後半句而说的。这有点象《诗经》中“比”的表现手法,以类相比,以更形象地说明问题。纯净水中是养不活鱼的,“水至清则无鱼”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意思是水太清,不利于微生微的生长,各种昆虫也不会光顾,形不成食物链,水中的鱼也因没有食物而不能生存。先言“水至清则无鱼”是为了用类比的表现手法,以引出并说明“人至察则无朋”的道理。“人至察则无朋”是说人过于聪明,过于

“水则清而无鱼”就句话很别扭,不合语法逻辑,应该是“水至清则无鱼”吧?完整的原话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原话的重点在後半句,前半句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後半句而说的。这有点象《诗经》中“比”的表现手法,以类相比,以更形象地说明问题。纯净水中是养不活鱼的,“水至清则无鱼”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意思是水太清,不利于微生微的生长,各种昆虫也不会光顾,形不成食物链,水中的鱼也因没有食物而不能生存。先言“水至清则无鱼”是为了用类比的表现手法,以引出并说明“人至察则无朋”的道理。



“人至察则无朋”是说人过于聪明,过于洞察人性而又过于讲原则,为人处事没有半点含糊,对别人过于严苛,不允许别人有半点不合规范的小私心,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朋友上海户籍 undefined的。人都是有私心的,都要养家糊口,都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是谁也无法否定而且可以理解的,就象鱼儿要有丰富的食物才能生存、繁殖一样。如果一个人过于严苛,不允许别人有任何的小私心,不允许别人有丝毫的额外利益,这样就造成别人的生存环境过于环保,就象鱼儿生活在过清的水中而缺乏食物一样,时间久了就都饿死了一样。对于“至察”之人,虽然你很原则,理论上也很正确,但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犹恐避之不及,又怎么会有朋呢?



儒家讲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知仁还要知义,知义还要知宜。要戒奢戒贪,但不能让人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障。“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见《中孚卦》九二爻辞)在利益问题上,要懂得让人分享,这样别人才会愿意与你为朋。“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见《中孚卦》九二爻辞)鹤为什么要鸣?是因为它找到了食物,呼唤自己的儿子来一同分享,故其子会“和之”。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独享,其子都会慢慢远离他,况于朋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这句话中含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中庸之道的体现,如何正确应用?那更是一种智慧。人可以聪明,洞悉一切,但知而不破,把握分寸,难得糊涂,才能使知上升为一种智。



(图片来自百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白话就是对他人的要求别太“苛刻”了。

凡事有度,对这个也需要一分为二的看。

善恶总在一念之间,是一条“界线”的事。对“度”的把握,一直会存在,对国人来说,“自然”,是“最好”的状态。

水至清则无鱼,不是水原本清,却人为的要去“浑水摸鱼”。人类的认识,从以前的模糊,到现在的清晰。当模糊不清时,强求“清晰”容易“错误”,因此对清晰不能“强求”。而当已经有清晰认识后,仍需要“水浑”,也非自然,倒可以说是“落伍”。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多点少点的,都是“不足”,有缺陷。自然的美,是国人所追求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undefined。先不要说严不严,最好先问是否“过份”,现实的“客观”是否达到这个“条件”。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518号 电话:13370044850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