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西淝河龙王庙传说和来历,亳州龙王庙传说大全
西淝河发源于河南太康县马场集,逶迤东来,一路弯弯曲曲,如同地下苍龙盘转,是一条自然而成的河流。
西北而来的淝河,在淝河口拐一个急弯,改向正东而去。当年,在拐弯处,有一片辽阔的河滩,河滩上有一棵巨大的松树,人称“千年松”,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谣,说淝河湾曾经的繁华:“千年松,万年槐,十八里长街,一年一个龙驹子。”“千年松”在淝河滩上,“万年槐”在南边的桑营。沿河十八里路都是庙会形成的街道,每年街道里都会出一匹骏马,这个庙会,是由龙王庙而起,龙王庙就盖在千年松旁边。
关于这座龙王庙,当地有个传奇故事。
说从前有一年,遇到天旱,一连八个月滴水未落,不但田里颗粒无收,连井中也没了水,坑干河断水,老百姓叫苦连天。老百姓的疾苦声,惊动了四海龙王,但玉帝不下旨,谁也不敢行雨。也不知道咋回事,请雨的奏章上了一道又一道,凌霄宝殿里就是不降旨行雨。
西海龙王敖顺的第七个儿子夏虹,是个心肠善良的小白龙,他见几个叔叔伯伯、堂兄堂弟,没有一个敢去淝河一带行雨的,急死了。眼看着许多村民即将干死,心下实在不忍,就趁着夜色,在淝河口一带半夜下了一场大雨,直下得田里汪水,沟满河平,干树发芽。老百姓高兴坏了,敲锣打鼓庆祝,请了戏班子,搭了戏台子,唱大戏感谢龙王。大戏唱到第三天,满河坡里人都正在听戏,就看见一道闪电接着一声雷鸣,一条白龙从天上掉到了河滩上。原来,小白龙夏虹私自行雨,惹恼了玉皇大帝,降下天罚,把小白龙打落凡间受苦。晴天白日大太阳,小白龙落到了干土窝里,别提多难受了,身上的龙鳞脱落得东一块西一块,龙须半残,肝胆涂地。老百姓明白了,原来小白龙是为了解救干旱,才受的惩罚。大伙儿谁愿意做那忘恩负义之辈?纷纷回家取来水筲、水桶、脸盆、面盆,从河里舀水,从井里提水,一瓢一瓢泼到小白龙身上,更有老年人,取来芦席,为小白龙搭了个遮太阳的长篷,还有的手握柳条,站在旁边帮助赶蚊蝇。大家轮班上阵,白天黑夜不让白龙干着渴着,一连七天七夜,天上飘来一块云彩,下起了大雨,小白龙趁着雨势,重新飞上了天。
淝河人重情重义,不忘小白龙恩德,集资在万年松旁边为小白龙盖了一座龙王庙,每逢三月三王母娘娘诞辰,就在龙王庙起了古会,庙会越来越大,方圆百里都来赶会,形成了十八里长街。
小白龙也不忘淝河人护卫之恩,一逢干旱,老百姓只要进庙求雨,十有八九,都会如愿下雨,灵得很呢!
龙王庙的来历
龙王庙的来历传说,富水龙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冥顽不化,小儿子循规蹈矩。于是,老龙王令大儿子主管东边的小富水,二儿子主管西边的大富水。
大富水河大水深,小富水河小水浅。为此,老大很不服气,认为自己是哥哥,理应为大富水之王,可父王偏偏让自己做了小富水之主。有事没事,老大就使性子,发脾气。这样一来,小富水之域经常出现庄稼需要浇灌时,天不下雨,河床水位无端枯涸;庄稼不需要浇灌时,天降暴雨,河水陡涨,淹没田地、村庄,小富水两岸百姓苦不堪言。而大富水之域五风十雨,年年稻麦飘香,百姓富裕。于是,小富水龙王的“恶名”就传开了。
明朝初年,大富水之域何梅畈村“成”姓先祖从江西迁来。其间出了一位世外奇人,因道术高深,神鬼莫测,人们都叫他“成法官”。“法官”在当时是对那些会作法禳灾之人的一种尊称。成法官听说了小富水龙王作恶多端,非常气愤,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带上令牌、如意、法剑、法绳、宝瓶等,只身来到小富水,想找老大问个究竟。
老大性格怪戾,脾气暴躁,喜怒无常。他看到成法官在河边手拿令牌,挥舞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搅得龙宫暗流涌动,虾兵蟹将疯疯癫癫,十分恼怒。于是,老大从龙宫一跃而起,恨不得一爪将成法官抓住撕碎。
成法官见一阵雾瘴铺天盖地而来,知道龙王现身了,他不慌不满,按七星北斗站定,以魁覆其斗,以罡指前,乘魁履罡,攀登云路。龙王张开血盆大口,向成法官袭来,成法官念起“神将咒”口诀:“玉清有命,告下三元;十方曹治,禀命所宣;各统部属,立至坛前;转扬大化,开济人天;急急如律令!”。霎时间,两岸飞沙走石,河面激清扬浊。成法官祭动令期,抛出如意,用法剑直刺龙王眼睛。龙王负痛欲逃,成法官掏出法绳,道一声“着”字,只见龙王已被法绳牢牢捆住。此时,天光大开,乌云一扫而尽。
成法官拿出宝瓶,将龙王“收”进瓶里,然后信步走到龙王庙村五组的一座山上,用法剑朝地上一指,山岭豁然大开,现出岭底之穴。成法官掏出宝瓶说:“你这个孽畜,此处就是你的安身之地,以后永不超度。”说完,就将瓶中之龙倒进穴中,眨眼间,山势迅速合拢。成法官用法剑和如意罩在龙穴之上。
第二天,成法官叫当地百姓在龙穴上盖了一座庙,人们把它叫做“龙王庙”,锁龙之地叫做“龙王垭子”。
直到现在,在龙王垭子这座山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口小堰塘。塘水一清一浊。东塘叫“清水塘”,西塘叫“浑水塘”。据说是当年成法官镇龙之时,将龙头放在了小富水一边,“清水塘”里的清水,是供龙王引用的,所以常年不干;而孽龙喝水时,常常摆动龙尾,搅动西塘,因此西塘里的水常常是浑的,且小旱即干。
因为成法官降龙以及修建庙宇镇龙之事,所以,自明代起,锁龙之村被命名为“龙王庙村”,龙王庙村所在的上一级行政管理单位也因此得名“龙王”。
龙王庙的历史传说
龙王冯村至今尚珍藏关于龙王爷传留的一卷画轴,图文并茂,绘录着龙王逸事百余幅。例如《龙坑龙井通东海》:讲焦三在冯家洼第三年春天,天旱无雨,田间禾苗半枯,人们焦灼异常。焦三对冯重礼说:“东家且勿惊慌,明天便可浇地。”冯重礼不大相信,只是唉声叹气。可是到了下半夜,忽然雷雨交加,大雨下得坑满壕平,这一年庄稼获得了好收成。又如《十八亩地一棵苗》:说焦三为冯重礼种了一块十八亩地红高粱,焦三在间苗时,只留下了五棵苗——中间一棵,四角各留一棵,冯重礼见了,没有好气儿地说:“锄得不错,就是留苗太稠。”焦三随即把地角的四棵锄掉了,把冯重礼气得直想发火。这棵独苗长到处暑,高粱秆长得有屋粱粗细。到高粱抽穗时,远看像一片火烧云,近看像一团红玛瑙。焦三把这十八亩地轧成一片坦场,便上到高粱棵上,抡开枣木杆子一甩,高粱粒子像下红雨一样落下,足有1米多厚。焦三说:“东家,你要不了这么多,我就往外倒吧。”焦三把枣木杆子往不南一抡,“哗”的一声,一片红云往东南去了,使东南百里以内的高粱,整整丰收了三年。
因为焦三是龙王的化形,龙王冯一带居民为纪念龙王爷恩德,曾在明代集资修建过龙王庙,立过石碑,刻过碑文。可惜原来的庙宇、石碑和《康惠龙王传》,在历次战乱及“文化大革命”中均被损毁,现仅存有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三年(1877年)御笔题字“泽沛苍生”一幅金匾,龙王冯附近百姓捐资于1988年重新修复龙王庙,以志纪念。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和“七月初五龙诞辰”之吉日,苏、鲁、豫、皖等各方人士,按时参加龙王冯的龙王庙会,这已成为访亲问友、繁荣经济的民间节目。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