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一座滨江小城的和美乡村实践
“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乐得轻松自在。”走进江苏泰兴市分界镇开绿村的鹏程禽蛋合作社,55岁的顾建兰熟练地擦拭蛋壳,经过初步分拣,这些蛋类将被加工成茶叶蛋、咸鸭蛋,通过直播、社区团购等新兴销售模式送到消费者手中。
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乡村治理助力乡风文明、乡村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在泰兴,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图景不可缺少的底色。2022年,泰兴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99元,同比增长7.7%,增幅居江苏省第一,农业农村工作持续位列全省第一等次,这个滨江小城的和美乡村实践正在上演。
美丽乡村环境美
“银杏深处是佤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在宣堡镇郭寨村,这是村民中口口相传的标语,也是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进郭寨村,宽阔整洁的道路两侧坐落着民居,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小院子,满眼尽是绿意,一幅美丽宜人的乡村风景尽现眼前。但在前几年,村里的景象并非如此。
进村的水泥路,曾经是脏乱的水塘,是村民公认的“老大难”问题。
“以前水塘又脏又臭,就在我家门前不远处。”81岁的村民张祝山亲眼见证了村居环境的转变,“水塘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门口的旱厕也统一改造,村子真的大变样了!”
沿着张祝山家一路往前,便看到路旁形似铡刀的一条河流,水清岸绿,这便是铡刀汪幸福河,也是今年郭寨村环境改造的重点项目。
“它是孕育郭寨儿女的母亲河,也是蕴含红色基因的英雄河。解放战争时期,苏中‘七战七捷’首战就在这里打响。”宣堡镇党委副书记刘杰介绍,今年以来,郭寨村结合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投资150多万元,打造了红色水车、红船、刘伯齐故居、休闲广场、河道景观绿化等景致。
近年来,郭寨村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农村重点工作之一,集中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道路建设、垃圾分类、河道清理、旱厕改造等各项工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郭寨村也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级第五批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称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目前,泰兴改善农村住房条件1804户,今年以来累计交办各类村庄环境问题2678条,新建改造农村厕所10135户,实现集镇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完成农村生态河道建设35条、68公里,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52%,累计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
农民幸福精神富
“我家是第一名,可以兑换净水器吧!”
“我家也有几百积分,我要兑换日用品!”
在分界镇滕兴村的“积分超市”内,兑换柜上摆满了洗衣液、抽纸、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上榜村民正在用积分兑换奖品。
“积分超市”设置在滕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2022年,该村整合党建经费、社会捐赠、帮扶资金等资源,建立乡风文明基金,推行“一约、一分、一榜”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度,利用“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文明”。
“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中心户长、网格员、‘五老’志愿者组成‘道德评议会’村民自治形式,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20项内容纳入家庭文明积分卡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两次现场评分。”滕兴村党总支书记杨俊健介绍,“以分定行”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将“家里事”变“家家事”,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培育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不断完善乡村建设“硬实力”的同时,各村逐步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滕兴村小积分带来了大变化,村民文明生活习惯在悄然转变。
“村里有两户人家,纠纷矛盾突出,还曾因乡道建设问题前后吵了一年多。去年底看到其他村民都上了‘积分名人榜’,今年两家主动化解矛盾,争做‘星级文明户’。”杨俊健说,自实行积分管理以来,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群众参与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和文明培育等活动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据泰兴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村规民约已成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泰兴先后有20人当选“中国好人”,2600户家庭被表彰泰兴市“文明示范家庭”,6000多人获选“草根模范”。
乡村振兴产业强
“这是我今天做的第132个饼了!”黄桥镇祁巷村村民余兰珍一边笑着一边倒油下锅,油热后,将和好的面糊倒入锅里,用铲子反复摊平翻面,再撒上一层白糖,一张薄薄的烧饼便出锅了。
余兰珍今年75岁,已经在祁巷村农家乐中央厨房工作7年了。她说:“这里离家很近,平均每个月能收入4000多元。”
走进祁巷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职业新农人培训基地等;再往前是国家3A级小南湖风景区,周边有跑马场、卡丁车、龙舟等游乐设施;道路两侧分布着香荷芋等种植基地和鸡鸭鹅等养殖基地;沿着村子转一圈能看到不少民宿,中高低档的民宿建筑各有特色……
如今以研学培训产业闻名的祁巷村,曾连续11年被列入贫困村。2001年,丁雪其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祁巷村先后实现特色产业、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研学培训四次产业升级,一路逆袭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重点村。
现如今,祁巷村年接待党员干部、职业新农人和中小学生培训14.8万人次,累计接待省内外各类培训达80万人次,规模名列全国村域培训第一位。得益于村里产业的发展,和余兰珍一样,大多数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祁巷村土地流转率达95%以上,村民每年可获得每亩1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参加蔬菜大棚或者企业务工的,每年每人可获2万元左右的收入,每户还可以通过合作社股份获得1000元左右的分红,不少农户还通过出租多余房屋、销售农特产品等增加收入。
“依托特色主导产业,祁巷村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元功能和价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祁巷村第一书记樊茂说,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8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48元,村集体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0年间增长了11倍。
农业项目为强镇兴村富民注入源头动力。据泰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顾峰介绍,三年来,累计招引农业项目14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项目个数、投资额持续多年保持省第一方阵,2022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267亿元,同比增长18.6%。(人民网)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