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未解之谜 正文

华西坝的来历,成都华西坝的传说

作者:eric 时间:2023-09-11
导读:在成都博物馆5楼、6楼展出的“天府相册——百年成都图片展”中,一个让成都人倍感亲切的字眼频频出现——“华西坝”。1910年,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自那时

在成都博物馆5楼、6楼展出的“天府相册——百年成都图片展”中,一个让成都人倍感亲切的字眼频频出现——“华西坝”。1910年,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自那时起,这片土地开始被人们称为“华西坝”。抗日战争时期,西迁的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与华西协合大学集聚华西坝,构建了辉煌的文化地标。“浅草方场广陌通,小渠高柳思无穷。雷奔乍过浮香雾,电笑微闻送远风。”便是大师陈寅恪吟咏华西坝的诗句。华西坝不仅是成都学术人才的输出地之一,更以宜人的风光秀色、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人文积淀,在长久的岁月中与成都、成都人的生活紧密相依,成为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

华西协和大学校门 和习联 供图

全世界最早的“熊猫基地”

1869年,美国人戴维在四川宝兴发现第一只野生大熊猫。自此,这个黑白分明、憨态可掬的动物进入到了大众视野。20世纪3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大地烽火连天,当时的成都却是一方难得的清净之地,被誉为战时的“天堂”。为了留学生落户上海 undefined进一步探索大熊猫的奥秘,研究员们决定先让来自深山的大熊猫在众多外国人汇聚的华西坝生活一段时间,待其适应人工饲养环境后,再送往西方国家。于是,华西坝作为大熊猫从中国去往西方国家的“中转站”,顺理成章地被人们称为全世界最早的“熊猫基地”。

1930年代,华西坝的大熊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当代影像馆图书馆供图

“潘多拉”是一只曾在华西坝生活过的熊猫,后作为中美友好大使被带往美国。它因憨态可掬的相貌成为华西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备受追捧。

1930年代在华西坝生活的潘多拉(选自《成都,我的家》)

华西CS学校校长的女儿玛丽安与熊猫潘多拉(选自《成都,我的家》)

1930年代,华西协合大学教授陈普仪将大熊猫潘多拉带往美国(选自《成都,我的家》)

据统计,抗战期间先后有15只大熊猫在华西坝生活过,多则七八月,少则三四月。从华西undefined坝走出的大熊猫逐渐成为成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成都也因大熊猫而闻名海外。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的大熊猫庞振嘉 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的大熊猫项玥 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的大熊猫张艳 摄

如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成为熊猫研究和熊猫文化的重要中心。这个憨态可掬的国宝从几百万年前开始,见证了天府之国的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如今,它们也将与天府人民一同迎接前方的崭新的时代与未知的挑战。

“天堂”银杏枝叶繁

植物界中的“大熊猫”——银杏,于1983年被正式确立为成都市市树。如今,你能在成都的许多地方找到银杏的身影。初秋时节,微风过境,银杏树影摇晃,锦官城内大街小巷皆满地碎金。其中华西坝的这一棵,别有趣味。

《天堂的银杏树》邓长春 供图

这棵谈不上粗壮的银杏树上“长”出了12位年轻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照片记录的是1944年的冬天,华西协合大学医牙学院的12位学生在钟楼荷花池畔留影,欢送叶成中同学参军抗日。时光流转,这些曾经满怀报国热忱的学子,后来均获得华西协合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在各自领域成为优秀的专家,而当年那棵小银杏树,如今也已参天蔽日,见证着代代学子的成长,也见证着成都医学的蓬勃发展。

城南钟声余韵长

照片中的钟楼位于华西坝,是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人亚克门·柯里斯医生所捐建,如今已成为成都市的又一处著名地标。

民国时期的华西坝钟楼 陶然士 摄

钟楼最早采用了哥特式的尖顶,中式塔身搭配西式时钟,楼内的机械大钟则是美国纽约的梅尼利制钟公司于1924年专门制造,是一座中西融合的建筑物。1954年对钟楼进行维修时,将原来的歇山坡屋脊改为十字形屋脊,哥特式尖顶则改为四角撰尖的四方形塔顶,从而使钟楼更具传统特色,更加古韵悠长。早年间,因钟楼地处城南,四周除大学校舍外就是农田和农舍。每当钟声敲响,浑厚的音色乘风而去,回荡在百姓们的耳畔,人们靠听这钟声知晓时辰、规划生活,将其誉为“城南钟声”,是老成都人耳边难以忘怀的回响。直至今日,钟楼依然陪伴着代代成都人,走过春夏秋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光荣与美好。

华西坝钟楼 朱毁毁 摄

华西坝钟楼前看书的学子 左少英 供图

华西坝钟楼前的合影 左少英 供图

时日流转,年复一年。一只只熊猫为人们带来快乐,一代代少年从这里出发;不知有多少人曾在书页中嵌入一叶金黄,不知有多少事随着钟声悠扬;他们一起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城市的篇章……今天,秋日里的华西坝依旧熙熙攘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图景交相辉映,成为这座古老又崭新的城市里一道余韵悠长的风景。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518号 电话:13370044850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