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未解之谜 正文

张献忠宝藏遗址,墓史迷踪张献忠藏宝

作者:eric 时间:2023-09-11
导读:一鸣的旅行日记 第02篇:成都·普照寺“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是成都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童谣,说的是明末清初,张献忠在成都藏宝的故事。虽然在民间,
一鸣的旅行日记 第02篇:成都·普照寺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是成都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童谣,说的是明末清初,张献忠在成都藏宝的故事。虽然在民间,这段传说被传的有模有样,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就是听听罢了,没有当真。

不过最近几年,在彭山江口的岷江开始了大面积水下考古,发现了众多张献忠当年留下的珍宝,一件件金银珠宝都完完全全地证实了这段藏宝传说,让所有人都更加确信了故事的真实性。

普照寺

其实,关于张献忠藏宝之地,传说可不止彭山江口这一处,而是三处。另外两处,一个就在成都市区的锦江之下,另一个则是位于西郊的青城山。于是我带着好奇,趁着假期,就和几位好友一起前往传说中青城山的藏宝地普照寺一探究竟。

青城外山

自成都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普照寺。古代很多寺院都会修建在山上,普照寺也不例外,不过并不是在青城山,而是相距不远的青城外山。虽然也叫做“山”,但要和高耸的青城山相比的话,就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上山之路

停好车,一路沿着清幽的山道向上爬,道两侧挤满了各种叫卖的商家,茶摊、水果摊、凉粉摊,热闹程度竟不逊色于任何一家景区。前来游玩的市民也很多,不过多半都是来避暑和拜佛的,估计“探宝”的就只有我们独一家吧。

清幽小路

普照寺的

拾级而上爬了没多久,就看见了普照寺的红色山门。山门上下两层,呈凸字形。“普照寺”三个大字高高挂于其上,门两侧刻着黑白两色的哼哈二将,门里则供奉着一尊憨态可掬的弥勒佛和四大天王。

普照寺山门

山门之内,就是普照寺的主体建筑了,现在寺院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保留的古迹也不太多了。山门后,这面颜色鲜艳的飞马灵官石屏和石天灯格外显眼,应该是名副其实的清代遗迹。

本应该三面的石屏如今只剩下两面,一面刻着闹海的飞龙和“婆罗揭谛”四个大字,另一面则刻着飞马灵官和“普照金莲”。还有散落各处的人偶、仙鹤、鲜花,都是活灵活现,让人欢喜。

飞马灵官石屏

飞马灵官石屏外侧

石屏之前还有一根高耸入云的石杆,这种石杆在古代被称作“天灯”,是悬挂灯盏用的,听说石杆顶部有一段在汶川大地震中被毁了,现存的是后来补上的。

天灯

正对着天灯还有一排台阶,有一座“佛地重光”牌坊建于其上,灰瓦红柱,尽显川西寺院风情。牌坊两侧,左右对称还各有一座经幢和石碑。

“佛地重光”牌坊

穿过木牌坊,就是寺院的主殿大雄宝殿,和所有的寺院一样,殿中供奉着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而宝殿的宝,其实是指的是佛法僧三宝。

大雄宝殿

穿过大雄宝殿,再上一层就是寺院的第二重院落,这是由藏经楼(又名观音阁),两侧的财神殿、地藏殿和川主楼围成的一个小院,院内盆景荷花、香火缭绕,前来祈福拜佛的善男信女每天都络绎不绝。

藏经楼

由于普照寺名声在外,香火旺盛,前来拜访的明星阵容,也是非常豪华,王菲、谢霆锋、刘嘉玲、容祖儿、吕良伟,很多耳熟能详的港台明星,都是普照寺的座上宾。寺院悬挂的牌匾上也都记录这些名人曾经捐赠的善举。有了这些名人加持,普照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藏经楼小院

藏经楼前的荷花

藏经楼后,就是寺院的最后一殿药师殿了,供奉着"东方三圣",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日光、月光两菩萨。相较于前面院落的热闹,这里就显得安静许多。

药师殿

除了这一排主要建筑,普照寺两边也有几处景观非常值得一看。出药师殿的小院,在繁茂森林之中,有这样一座三层小塔,花花绿绿的塔身,刻满了窗花人偶。不同于其他细长的宝塔,这座塔更像是一个迷你的小楼房。不过问过院内僧尼才知道,这其实是一座存放历代高僧舍利的舍利塔,叫做普同塔。

普同塔

普同塔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为全石结构,塔身通体都遍布彩绘浮雕图案,色彩鲜艳,工艺卓绝。塔背的正中,还刻有“三教合一”图,寓意儒释道三教融合,这在国内外寺院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普照寺内,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随处可见的珍贵楠木,一个个笔直高大,一棵棵冠盖如云,其中还有一棵树龄高达到1200年的千年桢楠,算起来是唐代所植,可谓是树种之王和镇寺之宝!

千年桢楠

普照寺的传说

说了这么久的普照寺美景,那么这普照寺到底与宝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张献忠说起了。

明朝末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张献忠就是那乱世里一位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南征北战,最后带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不久,清朝大军南下成都,张献忠只好出城迎战,慌忙之中,就把“大西国”的宝藏都藏了起来,其中一处,就是位于普照寺附近的青城山。

积分落户上海 undefined

观音广场

川主殿

传说张献忠曾经派他的义子去青城山挖石头,但是去了300个石匠,却没有一个人活着出来。于是,很多人就推测张献忠其实不是去挖石头,而是在这里造了一个地宫或者挖了一个地洞,就把宝藏藏在了里面。张献忠败走成都之后,这些宝贝就无人知晓了。

普照寺本是成都郊外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供奉的是心莲和尚蓥华祖师,最早建寺的年代已无从察起,只知原寺院被毁于明末战火。可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方丈鉴山法师在未向社会各界化缘的情况下,突然大兴土木,修成这座占地四百亩,五重殿宇的宏伟大寺院,一跃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如果没有数万银子是不可能建成的。

于是人人纷纷传说,是普照寺的僧人偶然发现了张献忠藏于青城山的宝贝。

还有传说,普照寺任住持的心莲和尚就曾是张献忠亲信李定国的部下,后来到专程到尚未修复的普照寺开创基业,就是从他开始普照寺才开始一步步走向辉煌。心莲和尚到普照寺不是奉命保护大西国宝,就是他知晓宝藏的秘密,想要趁机取宝。

选佛场

结语

临近傍晚,我和几位朋友参观完寺院下山,大家并没有急忙离开,而是找到一家茶铺,点了几杯茉莉花茶,想继续享受一下这难得的山间悠闲。

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全家老少都是满面笑容,再想并没有找到宝藏传说的答案,也就并无遗憾了。不论这宝藏传说是真是假,是对是错,普照寺因何而建,因何而兴。只要普照寺依旧挺立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供世人参观祈祷,服务保佑着每一位黎明百姓,这不就是世间最大的真吗?

普照寺下

欢迎点击关注“跟随历史去旅行”,和一鸣一起玩转世界!

大西王张献忠劫掠全川的宝藏究竟藏于何处?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古老歌谣,因被认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在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停止过。在传说中,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

  _2010年11月底,距四川彭山县城仅两三公里的江口采沙场传出消息:有人在附近江中挖出一只重12斤的黄金盘。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传说中的张献忠巨额财宝再露端倪。

  1.劫掠全川之财

  张献忠生于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据《明史》记载,他身材魁梧,脸形稍长,面色微黄,留着及胸的长胡子,声若巨雷,人称“黄虎”。他性格桀骜不驯,在延安府当捕快期间,就屡犯军法。1630年(明崇祯三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王死后,他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属一股起义军。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故分裂,李自成进攻黄河流域,他则率部进攻长江流域。

  而随着起义力量的壮大,李自成称“闯王”,张献忠则自称“八大王”。张为人极其狡诈,明朝对他软硬兼施,先是许给他高官厚禄,期冀招抚;后又对他多次围剿。每到危急关头,他就诈降,度过危机后则再次反叛。明朝政府根本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当皇帝。

  在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后称帝,建立大西政权。清朝文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说,他将楚王(朱华奎)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

  就在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在天府之国,他干了两件让自己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二是掠财。

  据说,张献忠攻陷成都后,部下报粮草不足,他便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杀人,杀百姓,杀伤兵。成都有一块《七杀碑》,记录的便是他的杀人如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除了杀人外,张献忠更以“劫掠”出名,劫掠对象由皇室官绅发展到普通百姓。清人刘景伯在史书《蜀龟鉴》中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其行为之暴虐,可谓空前绝后、毫无天理与人道可言。

  与此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而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

  宝藏沉于锦江?

  有人说,人生最可悲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对敛财有着近于病态狂热的张献忠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会如此短暂。1646年,清朝肃亲王豪格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张献忠部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巨额财宝竟自此和他一同消逝。

  这笔宝藏是藏于锦江水底?埋于青城山下?还是隐于芦山县城(隶属于今雅安市)?人们的猜测不一而足,其中最让人们信服的藏宝地,就是锦江江底。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被迫撤离成都前,干了一件令人匪夷undefined所思的事:他让部下在锦江筑堤,抽干江水,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出数丈深的大坑,将劫掠来的财宝全数倾倒其中,再重新决堤放水,将大坑冲平、淹没,以此掩人耳目。后来的史书《明纪》,也一字不易地抄录了这条史料。

成都天台山的天台山的传说--张献忠藏宝

张献忠兵败四川,埋宝之地众说纷纭,或彭山,或锦江,或青城?兵虽败,但总会想到东山再起的,军费必不可少;隐藏巨额财宝,必须要杀尽所有知情者,防止走漏消息。于是天台山“万人坑”、“银顶峰”、“银子凼”的传说与张献忠藏宝一事慢慢地浮出了水面……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是大西皇帝张献忠藏宝的线索,也充分说明了他藏宝的份量。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大的一笔财富呢?
话还得从明崇祯三年说起。张献忠在家乡起事,他们每到一地,以严酷刑法逼迫官宦富商乃至普通平民交银,叫做“输银助饷”。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克武昌,仅在武昌一处,张献忠“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
张献忠建立大西国后约一年时间政权相对稳固,他梦想“一统天下”,决不会忙着去“挖地窖”藏宝。
1645年之前,大西军刘文秀部杀向天台山,将所有宫观寺庵统统焚毁,僧、道等尽行杀戮。三个月后,天全土司高跻泰及部将杨明之、徐汉卿等率军与刘文秀部激战,在小关山屡败大西军。大西军仓惶撤离后,附近的百姓才上山将遇难僧道的遗体火化,并集中安葬在了天台山深处,当地人称此地为“和尚坟”、“万人坑”。
据传,大西军占据天台山期间,曾有人看见满载辎重的牛车络绎不绝地运往天台山,返回时却是空荡荡的。大西军撤离后不久,在邛、芦一带就开始有张献忠在天台山藏宝的说法流传了,并称埋宝地点就在山势险峻的银顶峰顶的银子凼,而大西军之所以要把天台山的僧道等赶尽杀绝,就是要防止消息外泄而采取的杀人灭口之举。
这种说法细想起来,其实也不无道理。张献忠从成都败退时,是沿岷江而下,企图夺取川南的嘉(乐山)、峨(峨眉)一带,为什么要另外派一支部队到川西南的天台山呢?兵败如山倒,仓促之间,大量财宝辎重不便随军携带,找一个隐秘的地方把金银财宝埋起来,作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而天台山当时是汉藏交界处,尚属蛮夷之地,应该是张献忠藏宝的理想地点。
银顶峰到底有没有宝藏,至今仍是一个谜,也没有人去挖开岩石寻找。如果在银顶峰来个“雷达大扫描”,或许真会有惊人的发现。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518号 电话:13370044850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