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鲁撒克逊祖坟,盎格鲁撒克逊惊天阴谋
这个特别的头盔与它的盎格鲁-撒克逊主人一起被埋葬在公元6世纪初的萨顿胡古墓。它的主人是一位精英战士,甚至可能是国王。
供图:BRITISH MUSEUM
撰文:ERIN BLAKEMORE
考古学家是一群谨慎的家伙,他们两面下注,处处质疑数据,总是拒绝哗众取宠。但提起英格兰东南部的萨顿胡古墓时,即使是最慎重的学者也会不吝溢美之词,精彩绝伦!永垂不朽!无与伦比!
1939年,考古学家发现了1400年前的盎格鲁-撒克逊墓穴,里面有一艘完整的船,还有多到令人眼花缭乱的随葬品。这一惊人发现改变了历史学家对中世纪早期英国的认知,大英博物馆策展人Sue Brunning说:“它瞬间化腐朽为神奇。”Brunning现在负责管理博物馆里的这些传奇藏品。
萨顿胡古墓挖掘现场的老照片,从中可以看出木船留下的痕迹。大约1400年前,这艘木船被埋葬在英国东南部。
供图:BRITISH MUSEUM
电影《挖掘》从土地所有者Edith Pretty(Carey Mulligan饰)和考古学家Basil Brown(Ralph Fiennes饰)的角度,讲述了萨顿胡古墓的挖掘经过。
供图:NETFLIX/ENTERTAINMENT PICTURES, ALAMY
82年后,由Carey Mulligan、Ralph Fiennes和Lily James主演,网飞新拍的电影《挖掘》再次把萨顿胡船棺葬展现在公众面前。但7世纪初,当人们把最后一锹土盖上盎格鲁-撒克逊战士和他的宝藏时,用成堆的珠宝埋葬死者的做法已经不流行了。萨顿胡之后的一个世纪里,大多数英国墓葬基本上只有腐烂的尸体。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转变?
“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来,人们一直把人埋在船上,”Brunning说,一起被埋葬的还有随葬品。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下葬时多少会带一些珍贵的东西,比如珠子、银币、马具等。
萨顿胡古墓的发掘者是Basil Brown。土地所有者Edith Pretty很好奇德本河附近萨福克郡的房产下究竟有些什么,于是雇佣了这位没有经验的挖掘工。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Brown在24米长的盎格鲁-撒克逊船中,慢慢挖出了263件珍贵文物。它们材质各异,有铁、金、骨头、石榴和羽毛,其中包括一顶人面头盔、经过加工的精巧肩扣、日用品和武器,其中很多与叙利亚和斯里兰卡等遥远的地方有关。
萨顿胡古墓的文物被发现后,立即改变了历史学家对这一时期的看法,他们原本称之为“黑暗时代”。这些随葬品用世界各地的材料精心制作而成,说明《贝奥武夫》等史诗描述的中世纪早期社会生活,可能更接近事实,不是神话。“之前这类故事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幻想,”Brunning说。
不过在萨顿胡古墓这位盎格鲁-撒克逊无名精英去世时,装饰坟墓的做法就已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6世纪至8世纪,英格兰的墓地变得更加简单,数量也在减少。
消失的传统
剑桥大学格顿学院的研究人员、考古学家Emma Brownlee是中世纪早期丧葬习俗的专家,为了了解这种做法消失的过程和原因,她开始研究3.3万多处中世纪早期墓穴的考古记录。分析结果发表于最近的《古物》杂志上,涉及欧洲西北部的237座墓地,其中大部分位于英格兰。
借助过去60年里挖掘的成千上万座坟墓的描述和绘图,Brownlee努力计算出了平均每座坟墓的随葬品数量,没有放过一颗珠子。她还收集了其他重要信息,比如墓地使用了多久,并根据最可靠的年代测定技术,计算出它们的年代。
经过艰难的数字运算,Brownlee绘制的地图显示,早在6世纪中叶,英格兰就放弃了随葬品习俗。625年前后,也就是这位盎格鲁-撒克逊战士下葬的时候,随葬品已经快被人们抛弃了。
“7世纪后,没人再把东西埋在坟墓里,”Brownlee说。
由于数据集中在英格兰,Brownlee提醒我们,英国人不一定是这种风气的引领者。尽管如此,她的数据显示,7世纪20年代,英格兰已经完成了向简单墓葬的转变,而欧洲西北部的其他地方则要等到半个世纪后。
英格兰的诞生与墓葬的终结
在丧葬习俗转变的同时,英格兰正经历着根本性的改变。大约在410年,英格兰脱离了罗马人的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并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征服者,包括日耳曼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
400年至600年间,这些异教徒势力合并成王国,并在7世纪皈依了基督教。9世纪,维京人开始大举入侵,不过强大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幸存了下来。927年,它们合并成为英格兰王国,为现代英国君主制奠定了基础。
埋葬在船里的那位战士被认为是盎格鲁-撒克逊国王,也许是东安格利亚的Rædwald;599年至624年,他统治着包括萨福克在内的王国。古墓里的硬币上的时间也与他的统治时期相吻合,随葬品的质量和价值说明墓主极具影响力。
而且坟墓本身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把一艘船从河里拖上来,挖一个足够大的洞安置它,再建造一座墓室,整个这一切就像一部戏剧,”Brunning说:“我们可以想象需要大量人力。葬礼也很宏大,而且古坟规模之大,经过河边的人都可能会看到。”
萨顿胡古墓的主人和他的剑埋在一起。大英博物馆策展人Sue Brunning最近的研究表明,这把武器的盎格鲁-撒克逊主人是左撇子。
供图:BRITISH MUSEUM
考古学家认为萨顿胡古墓也是王室亲人的墓地,他们被埋葬在另外17个土丘中,就在这位假定的国王附近。现场还发现了一艘较小的船。
考古学家、中世纪早期葬礼专家、莫斯科高等经济研究大学的教授Heinrich Härke没有参与此次研究,他表示,政治权力可能是丧葬习俗改变的重要原因。6世纪,随着英格兰各地的领导者开始巩固权力、建立王国,展示权力、埋葬华丽的随葬品可能不那么重要了,Härke说。
另一位中世纪早期的考古学家,伦敦大学学院的Andrew Reynolds有自己的解释:国王的诞生导致上层社会以外的所有人都变得贫穷。
“英国王室家族对资源和土地的控制与日俱增,首次对小型社群之前享有的自由造成致命一击,”他说:“财富两极分化。”
随后是基督教的崛起。这个新兴宗教在欧洲大行其道,土葬不再流行,王室的安息之所挪到了教堂墓地,或者教堂内的坟墓里。随葬品的数量也在减少。从8世纪开始,王室成员和非精英的随葬品通常只有裹尸布、珠宝等个人物品,或者十字架等基督教装饰品。
Reynolds认为,萨顿胡古墓就处在这种转变中, 尤其是这里看上去只埋葬了一个盎格鲁-撒克逊家族,并不属于更大的墓地。
萨顿胡古墓
黎明,萨顿胡古墓的土堆结着一层霜冻。在那艘著名的船附近,部分墓地自发现后一直没有挖掘,等待未来的考古学家用利用新技术,探索新问题。
摄影:THE NATIONAL TRUST PHOTOLIBRARY, ALAMY
“这一时期,所有位高权重者的坟墓都远离下层民众的墓地,”他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那些掌握了获取高档物品的人,几乎可以肯定也是当地管事的人,他们试图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不仅通过购买物品炫耀,也让自己在空间上与众不同。”
另一方面,Brownlee认为,之所以出现裸葬的趋势,不是因为攫取君权,而是西欧的贸易和联系日益增多。“大多数丧葬习俗的变化发生在社会地位相似的人之间,”她援引了社会和语言模型,做出推测。这些模型显示,在同阶层的人中,文化转型速度最快。
Brunning说,萨顿胡古墓可能源于王室的恐惧。“关于这是否是对基督教降临的一种回应,有很多推测,有人认为这是基督诞生以前的最后一次欢呼,”她说:“可能是不安全感的象征,而非力量的展现,是一种象征姿态,以掩饰某种不安全感。”
证据不足
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学者们很难弄清楚过去的丧葬习俗如何融入更广泛的社会变化。但萨顿胡古墓未挖掘的部分,或许为回答这个问题带来了一线希望,至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世纪的英格兰。
在Brown最初的挖掘后,另外两个挖掘工程继续探索遗址,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2023年,国家信托组织的一位发言人告诉《东安格利亚每日时报》,那艘著名船只附近的部分墓地“等待未来的考古学家用利用新技术,探索新问题”。
目前,研究人员的任务是处理Brown和后来的人已经挖掘出来的东西,或者像Brownlee一样,从过去的数据中梳理出新观点。与此同时,Brunning和同事将尽力保存古坟里发现的文物。这些文物讲述着一个王朝的盛况,在Brown发现它们之前,历史学家以为这只是神话故事。
萨顿胡古墓和类似墓地越来越少,无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应该思考一下,过去人是如何埋葬死者的,以及为什么这做,哪些东西会被一起埋葬(或者不会被埋葬)。
“坟墓是被故意埋在地下的少数考古记录之一,”Brownlee说:“其他的一切几乎都具有偶然性。”每件物品“都是故意被摆在那里的。部分挑战在于,重新发现当初的目的。”
(译者:Sky4)
千年悬棺之谜,古人为何要悬棺而葬?一是修建栈道法。二是垒土筑台法。三是地质变迁说。四是绞索完成法。
我国古代的丧葬习俗,可谓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有古老而神秘的水葬,有热烈而高贵的火葬,还有繁琐而隆重的天葬。这些丧葬习俗,大多数已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消亡,难觅其踪影。
不过,仍有一些奇特的古代丧葬遗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停留在悬崖上的悬棺)悬棺葬就是古代一种非常独特的丧葬方式,它广泛分布于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现在依然有不少这样的遗迹遗址。
在四川珙县,至今仍然有多达250具悬棺,静静地停留在洛表镇的一处悬崖上。长江三峡的两岸,也有超过300处悬棺古迹。贵州安顺的紫云格凸等地,考古学者也在崖壁洞穴里,发现了600多具棺木。
这些悬棺葬不外乎三种形式,一种是木桩式,就是在悬崖峭壁上嵌入木桩,将棺木置于木桩之上;二是凿岩式,古人们凿岩为穴,将棺木放置于内。三是岩洞式,古人寻觅一处干燥通风的岩壁洞穴,把入殓后的亲人放入洞内。
不管是哪种方式,这些悬棺都一律架设在远离地面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的悬崖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悬棺古迹。
那么,这些悬棺中埋葬的是什么人?古人又是怎样将棺木放置到悬崖峭壁上去的呢?
据专家考证,大多数人认为,悬棺的主人是生活在公元前250年左右的僰人。
僰人在中国历史上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夏朝开始的历史文献中,就有关于僰人的记载,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他们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强盛的古僰侯国。
古时候的僰人讲究“生以山居,死当山葬”。因此有学者认为,珙县悬棺就是最早的僰人留下的。后期的僰人流落四方,到达了与四川相邻的贵州,也将这一丧葬习俗带到了那里,同样留下了一处处迷雾重重的悬棺遗址。
(僰人祭祀舞)还有人认为,悬棺中埋葬的是3000 年前的古百越人,或者说是比僰人还晚近千年的白僚、仡佬等民族。
古人为什么要用悬棺这种方式埋葬亲人呢?
传说这和诸葛亮有关。说诸葛亮去世之前,找来两个心腹,将耗费了自己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兵书,和自己的随身宝剑交给他们,嘱咐两人将两件宝物装在一具棺材里,放置到一处无人可以攀登的绝壁上面,永久封存。
当然了,这只是源于诸葛亮在蜀中神一般的存在,才将悬棺之谜移植到了他的身上,是不足为信的。
之所以古人将棺木置于岩壁上,是因为古人对自己生活的山水有着无比崇敬之情。他们敬畏自然,依恋高山流水。所以死后也必须葬在高山流水间,最好是悬崖峭壁上。这样既回到了自然的怀抱,又可免遭野兽对遗体的侵袭。
那么,古人是如何把棺木运上去的呢?
悬崖上的棺木,大多数是用独根的楠木开凿而成,极少数才采用拼接。有的是船形,有的是房形,有的重达一千多斤,最轻的也有近200斤。放置悬棺的地方,不管是木桩式,还是岩洞式,上至峰顶、下距水面都有数十米甚至100多米,个别悬棺甚至超过200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异常陡峭的石壁。
在缺少现代化装备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将如此沉重的棺木,置于水流湍急、鸟兽都无法攀援的绝壁上的呢?
(僰人悬棺)学者们提出了四种方法。
一是修建栈道法。古人先沿着峭壁开孔,然后将粗大的木桩打入孔洞内,再在上面铺设木板,一步一步地接近停放棺木的位置,最后再将这些栈道毁坏。
几年前,云南文物考古工作者还在悬棺下的绝壁上,发现了有规律的孔洞痕迹,这些空洞有的长几十米,有的长达几百米,似乎支持了这一说法。
但栈道的修建,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在悬棺形成的年代,铁器也尚未出现,要在坚硬的绝壁上开凿空洞,修建栈道,无疑是一个难度极高的工程。
二是垒土筑台法。这种方法类似于古代大型地面陵寝的修建方法,古人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然后再把土运走。不过这种方法无法解释临水处悬棺的放置问题。
(悬棺故里)三是地质变迁说。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几千年以前,河流的水位要远高于现在,古人们正是在那个时候,驾着独木舟,将棺木放置在现在的位置。当水位逐步下降后,就自然形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悬棺遗址。
不过,地质学家对这种说法持反对观点。他们认为,即便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也不足以出现如此大的水位落差,除非出现较大的地质变化。但在悬棺出现区域,几千年来并没有大的地质变迁。否则,峭壁上的悬棺早就不存在了。
四是绞索完成法。古人在山顶设置绞车,将绳索绑缚在棺木上,由山顶垂下,到达悬棺位置,然后洞内或峭壁上的人抓住牵引绳,将棺木缓慢地放置到木桩上或洞穴内。
这种方法应该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古人也是有能力完成的。唯一的问题是要找到足够长和结实的绳子,帮助他们完成放置棺木,其实是相当困难的。要知道,在几千年前,是不存在现今的尼龙绳的,甚至麻绳都还未出现。
总之,这些悬棺葬至今依然是谜团重重,
(参考资料:《中国未解之谜》等)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