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未解之谜 正文

九鼎消失之谜,九鼎鉴史

作者:eric 时间:2023-09-11
导读:夏朝初年,大禹铸九鼎以定天下,此后九鼎就成了王权象征,一直传到周朝。关于鼎和王权的成语极多,比如定鼎天下、问鼎中原、钟鸣鼎食、四海鼎沸等等。可以说,大禹九鼎就是中华第一国

夏朝初年,大禹铸九鼎以定天下,此后九鼎就成了王权象征,一直传到周朝。关于鼎和王权的成语极多,比如定鼎天下、问鼎中原、钟鸣鼎食、四海鼎沸等等。可以说,大禹九鼎就是中华第一国宝,深入民心,这是有史料为证的真实宝物,而非如轩辕剑之类虚构成分居多的宝物。

然而,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九鼎却不见了踪迹。如此重要的传国之宝,究竟去了哪儿?如今,河南发现一座古墓,找到了线索,或许解开了九鼎下落的真相。

关于九鼎下落,司马迁、班固等汉朝史学家,都有过记载。

司马迁记载了两条:一是“周赧王死(公元前255年),秦从雒邑(洛阳)掠九鼎入秦”,二是《封禅书》中称“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宋国是公元前286年灭亡,周朝是前256年灭亡,司马迁这一记载自相矛盾。

班固在《汉书》中收录了司马迁的这两条之外,还额外记载了一个传闻: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泗水之下。这一记载极为重要,因为司马迁还记载了一则事迹: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秦始皇时代,有一个传言称九鼎在泗水中,所以秦始皇才派人搜寻,却没有得到。尽管秦始皇没有找到,但现代考古却证实“九鼎沉于泗水”的千古传言可能是真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不止一条泗水,除了徐州的泗水之外,相近区域还有一条。

无论是司马迁,还是班固,都没有记载“九鼎究竟何时丢失”的问题。其实,早在春秋晚期,从夏朝传到周朝的九鼎,可能就丢失了!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想要传位王子朝,宣告天下立王子朝为太子,但还没有行动,却突然暴毙。于是,周朝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最终王子朝杀了竞争者王子猛而获胜。但王子朝的地位不稳,因为贵族和晋国等诸侯不支持他,又支持了王子匄(gài),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

公元前516年,晋国护送王子匄回到周都,于是王子朝出逃,这就是历史上“王子朝奔楚”事件。王子朝奔楚,除了携带周朝藏书之外,专家推测还带走了包括九鼎在内的不少青铜礼器。九鼎象征王权,周敬王丢失了九鼎,也只会秘密处理、赶紧重新铸造,所以史书不见记载。

然而,通过史书分析,王子朝并没有到达楚国,而是停驻在河南南阳西鄂一带。中国先秦学会对这一点给予了确认,授予南阳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王子朝奔楚暨南阳先秦古遗址保护研究基地”。因此,如果在南阳找到王子朝之墓的线索,可能就能找到九鼎下落。

其实,史书上就有很多相关线索,比如《三国志》中有“(王子)朝冢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皇览》中记载“王子朝冢在西鄂县西”。既然如此,那么王子朝墓葬和九鼎,究竟在南阳西鄂的哪儿呢?考古专家有了发现。

在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龙窝村夏庄,考古专家发现一座名叫“不见冢”的古墓葬,推测这就是王子朝之墓。原因很简单:从古墓位置、规制级别、墓葬时间(钻探结果表明是战国早期或春秋晚期,符合王子朝死于公元前505年的时间)等来看,极其符合王子朝墓葬的特征。而且,还有一些细节,比如晁姓起源于西鄂,而“晁”通“朝”等。

总而言之,通过史料和考古的种种迹象,专家判断“不见冢”很可能就是王子朝之墓。当然,如今虽然挖掘出来,但还没有找到确切证据。加上此墓遭到盗窃,以及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的墓葬,所以究竟是不是王子朝之墓,学者还在进一步研究。但在“不见冢”附近,还有一条重要线索。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在“不见冢”的旁边,有一条河,而这一条河的名称就叫泗水河。

正因如此,有学者推断:南阳泗水河,才是真正沉没周鼎的泗水,至于徐州泗水,只是以讹传讹而已,原因在于徐州泗水河的名气更大。可见,“九鼎沉于泗水”的千古传闻很可能是真的,只是古人瞄错了目标。

笔者认为,鉴于九鼎的重要性,代表着正统和王权,所以秦始皇在内的众多历史名人,不会无缘无故破坏九鼎,一旦获得必然公之于众,宣告政权的合法性。所以,九鼎很可能被认为自己才是正统国王的王子朝带走了,从而随他下葬,至于“不见冢”是不是王子朝之墓,目前还不能100%的肯定。

中国上古时期大禹造的九鼎,还有没有可能重现人间?九鼎的象征沉没于泗水彭城熔炼为兵器说结语

鼎在上古时期有4个用途:

其一是用来盛装食物;相当于现在的碗和碟,以及盛装食物的罐子,最先被古人利用的金属材料就是铜,炼铜在商朝和周朝相当发达了,古人没东西装食物,也就用铜铸成鼎来盛装食物,这种鼎一般比较小。

其二是用来宗教祭祀;用作宗教祭祀同样是盛装食物的,与第一种用途方式是不一样的,但用途不一样,一个是自己吃饭用的,一个是祭祀祖先吃饭用的。

其三是用作刑具;古人发明了一种刑法,就是烹刑,就是把人整个放在一口大鼎中,然后在鼎下架上柴火来烧,鼎中有时会放水,相当于把人煮死,有时不会放水,相当于把人干烧死,这种鼎一般很大。比如春秋时期,周夷王烹杀了齐国国君齐哀公,就是放在鼎中活活烹杀的。

何尊鼎

其四是用来作刻字记功的器具。这种鼎一般是贵族或者君主用来刻字记功的,古人喜欢把自己取得的功劳刻在一些可以永久保存的器具上,比如龟壳,这就是甲骨文,也有刻在鼎上的,比如“何尊鼎”,这个鼎记载了周文王对宗族子弟的训戒,以及这个叫何的贵族受到周文王的赏赐。

鼎有大有小,目前出土最小的鼎是西周的嬴霝德鼎,长10.5cm,宽8.3cm,重0.36kg,目前出土最大的鼎是商朝的后母戊鼎,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差距非常大。

后母戊鼎

关于九鼎的来历和结果在史书中有很多的记载,比如:

《史记 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比较公认的说法就是:九鼎是夏禹制造的,夏禹成功治理好大水后,使得华夏归于一统,夏禹利用治水所熟悉的地理位置,把整个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这也是尚书中记载的禹贡九州,这成为华夏最早的地理名词与范围。

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铜,然后铸成了九鼎,与九州相对应,如果九鼎存在的话,应该就是九个鼎,与天下九州相对应,九鼎就代表着九州,九州就是整个华夏,九鼎不仅代表九州,还代表了王权,也就是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

夏禹铸造九鼎

九鼎创建于夏朝初期,在商朝与周朝也是传国之宝,与后来秦始皇的玉玺有着同样的作用,谁拥有了九鼎,谁就拥有了天下,根据《史记 封禅书》的记载,九鼎经过了夏朝、商朝,到了周朝末年的时候,由于王室衰败,自从宋国社稷被毁后,九鼎就消失了,从此不再出现。

《史记》中还记载了一个关于鼎的故事,是说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名字叫锦的巫师是为百姓祭祀时,发现地下有个像钩一样的东西,后来挖出来是一个鼎,这个鼎尺寸很大,上面刻有花纹,然后这事就层层上报给汉武帝,汉武帝担心有人弄虚作假,于是派人调查,后来发现没有弄虚作假的事迹,于是就把鼎迎立到甘泉宫。

在路上时,鼎的上空出现一片黄云,如同车盖一样,正好这个时候有一头麃子(类似于鹿的动物)经过,汉武帝命人射杀了它作为祭祀的礼品,到了长安之后,汉武帝部大臣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出现鼎呢?

九鼎图

于是有关的官员就回答说:以前泰皇(三皇之一)曾经制作了一个神鼎,一就是统一的意思,天地万物都归于这个宝鼎,后来黄帝制作了三个宝鼎,分别对应着天、地、人,也就是天鼎、地鼎、人鼎,然后又说到了夏禹制作了九鼎,象征着天下九州,分别是:豫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冀州鼎、兖州鼎,所以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可以肯定九鼎一定是个九个鼎,而不是一个鼎。

关于九鼎的故事,一直在华夏流传,《左传》中说夏禹把当时全国的名山大川、地理位置独特的地方以及天下奇怪的东西,全部制作成图册,然后让工匠在铸鼎时将这些图册仿制在鼎上,这是九鼎代表九州的证据。

夏禹

夏朝灭亡后,商朝将九鼎迁到都城,商朝灭亡后,周朝获取了九鼎,周武王取代商朝后,曾经公开展示过九鼎,周武王去世之后,周公执政,为了威震天下,在洛阳兴建陪都,并将九鼎迁到洛阳,因为当时的周朝都城在镐京,今西安,离中原偏了一些,所以九鼎迁入洛阳,以镇天下,显示周朝声威。

没有永远强盛的王朝,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阳,彻底放弃了镐京,这就是东周,东周的实力显著下降,完全不能控制诸侯,于是就了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非常有名的君主之一,曾经有个典故是描述楚庄王,这个典故叫:此鸟不飞则己,一飞冲天,不鸣则己,一鸣惊人。

楚庄王带领楚国走向强盛,并且开始向中原扩张,有一次楚庄王直接打到了周天子首都洛阳的附近,导致周天子惶惶不安,周天子派出了个叫王孙满的人与楚庄王相见,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强大,楚庄王问王孙满:九鼎有多大?轻重如何?

楚庄王问鼎

王孙满回答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意思是周朝的德虽然衰弱,但天命没有改变,鼎的轻重,不是你可以问的。一句话就把楚庄王顶了回去,此后问鼎中原就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成语,表示有觊觎全天下的野心。

楚庄王是这么问的,王孙满是这么答的,两人都没有否定九鼎的存在,可见九鼎是真实存在的,这一年是公元前606年,春秋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秦武王派出甘茂攻下了韩国的宜阳,因此打通了从秦国到周天子的王宫,于是秦武王就带着一批人到周王宫举鼎,秦武王是个大力士,爱好比试力气,当场与任鄙、孟贲一起比试力气,当时他们举的是龙文赤鼎,也就是雍州鼎,雍州就是当时秦国所在的区域,结果秦武王举鼎时,被鼎砸中了脚,流血过多而死。

秦武王举鼎

有相当多的史书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也从侧面证明了九鼎的存在,那么后来九鼎去了哪里?

关于九鼎的去向光是史书就有很多记载:

1、在周王宫就失去踪迹了,可能是消失在周天子之手。

周天子到了后来越来越衰弱,连打仗都没钱了,还得向商人借钱,比如周朝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就是没钱打仗,还产生了一个典故叫“债台高筑”,天子没钱怎么办?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弄钱,这个时候的周王宫除了九鼎还有什么?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是被周天子拿去铸币了,但是史书记载了是在周朝末年消失的,消失在周天子手上,难道不是周天子的责任吗?也有可能他拿去抵债了,总之就是被周天子用掉了,九鼎可值一大笔钱呢。

周天子失鼎

2、被秦国夺去并消失了。

《史记 周本纪》: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於{单心}狐。後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西周君和最后一任周天子周赧王去世后,周地的百姓就逃亡到东方。秦国夺取了九鼎等贵重器物,把西周君迁往狐。过了七年,秦庄襄王灭亡东周,东西周就全都归属于秦了,从此周朝的祭祀没有人主持了。

这里面明确记载了秦国夺取了周天子的九鼎,之后九鼎就应该一直在秦国,秦国后来统一了天下,收缴了天下的兵器,铸成了十二个铜人,有人猜测九鼎也被做成铜人了,如果九鼎代表着王权和九州,秦始皇没有理由把九鼎做成铜人,这种东西是用来传承的,而不是用来毁坏的,这种东西跟玉玺一样,后世朝代只想得到,怎么可能毁掉它。

鼎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王权

但是直到后来秦朝灭亡了,九鼎也不知去向,没人知道九鼎去了哪里,这里大胆猜测一下,有几种可能,一是被秦始皇陪葬了,还在陵墓之中,二是被项羽夺走,铸成兵器了,应该是不在刘邦手中。

3、九鼎沉入泗水了。

这个也是有记载的,这是《汉书》的说法,汉书上说:在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泗水之中,泗水发源于山东临沂平邑,经过泗水县、曲阜市、山东济宁市兖州区、江苏徐州市(彭城),再经过南四湖北部流入京杭大运河,泗水有很多支流,流域面积达到7万平方公里,主要在山东、江苏境内。

泗水是从东向西流的,与境内其他河流不太一样,但是九鼎是在周天子的王宫储存的,当时在河南洛阳的,是怎么跑到山东去的,那就是一个谜,有人猜测汉书的记载是为了突出刘邦,因为刘邦是泗水亭长,九鼎没入泗水,暗示着刘邦将夺取天下,这应该是恭维的写法。

九鼎就这样消失了

《战国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是说秦国要夺周王的九鼎,周天子求救于齐国,有个叫颜率的周人鼓动齐国救援周天子,答应事成之后送九鼎给齐国,齐国果然帮助了周天子,事成之后索要九鼎,结果周天子不想给,颜率以各种理由忽悠齐国,最终也没有给成,如果周天子真把九鼎给了齐国,那就有可能走泗水,但战国策记载的这事是周天子没给九鼎,所以也不成立。

史书上还说过秦始皇也曾经派人到泗水找捞九鼎,如果属实的话,倒是九鼎真有可能落入泗水了,从现在的文献来看,没人知道九鼎在哪里,也许在秦始皇的陵墓之中了,也许埋在了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还需要有考古发现才能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中国上古时期大禹造的九鼎,还有没有可能重现人间?九鼎的象征沉没于泗水彭城熔炼为兵器说结语

鼎在上古时期有4个用途:

其一是用来盛装食物;相当于现在的碗和碟,以及盛装食物的罐子,最先被古人利用的金属材料就是铜,炼铜在商朝和周朝相当发达了,古人没东西装食物,也就用铜铸成鼎来盛装食物,这种鼎一般比较小。

其二是用来宗教祭祀;用作宗教祭祀同样是盛装食物的,与第一种用途方式是不一样的,但用途不一样,一个是自己吃饭用的,一个是祭祀祖先吃饭用的。

其三是用作刑具;古人发明了一种刑法,就是烹刑,就是把人整个放在一口大鼎中,然后在鼎下架上柴火来烧,鼎中有时会放水,相当于把人煮死,有时不会放水,相当于把人干烧死,这种鼎一般很大。比如春秋时期,周夷王烹杀了齐国国君齐哀公,就是放在鼎中活活烹杀的。

何尊鼎

其四是用来作刻字记功的器具。这种鼎一般是贵族或者君主用来刻字记功的,古人喜欢把自己取得的功劳刻在一些可以永久保存的器具上,比如龟壳,这就是甲骨文,也有刻在鼎上的,比如“何尊鼎”,这个鼎记载了周文王对宗族子弟的训戒,以及这个叫何的贵族受到周文王的赏赐。

鼎有大有小,目前出土最小的鼎是西周的嬴霝德鼎,长10.5cm,宽8.3cm,重0.36kg,目前出土最大的鼎是商朝的后母戊鼎,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差距非常大。

后母戊鼎

关于九鼎的来历和结果在史书中有很多的记载,比如:

《史记 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比较公认的说法就是:九鼎是夏禹制造的,夏禹成功治理好大水后,使得华夏归于一统,夏禹利用治水所熟悉的地理位置,把整个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这也是尚书中记载的禹贡九州,这成为华夏最早的地理名词与范围。

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铜,然后铸成了九鼎,与九州相对应,如果九鼎存在的话,应该就是九个鼎,与天下九州相对应,九鼎就代表着九州,九州就是整个华夏,九鼎不仅代表九州,还代表了王权,也就是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

夏禹铸造九鼎

九鼎创建于夏朝初期,在商朝与周朝也是传国之宝,与后来秦始皇的玉玺有着同样的作用,谁拥有了九鼎,谁就拥有了天下,根据《史记 封禅书》的记载,九鼎经过了夏朝、商朝,到了周朝末年的时候,由于王室衰败,自从宋国社稷被毁后,九鼎就消失了,从此不再出现。

《史记》中还记载了一个关于鼎的故事,是说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名字叫锦的巫师是为百姓祭祀时,发现地下有个像钩一样的东西,后来挖出来是一个鼎,这个鼎尺寸很大,上面刻有花纹,然后这事就层层上报给汉武帝,汉武帝担心有人弄虚作假,于是派人调查,后来发现没有弄虚作假的事迹,于是就把鼎迎立到甘泉宫。

在路上时,鼎的上空出现一片黄云,如同车盖一样,正好这个时候有一头麃子(类似于鹿的动物)经过,汉武帝命人射杀了它作为祭祀的礼品,到了长安之后,汉武帝部大臣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出现鼎呢?

九鼎图

于是有关的官员就回答说:以前泰皇(三皇之一)曾经制作了一个神鼎,一就是统一的意思,天地万物都归于这个宝鼎,后来黄帝制作了三个宝鼎,分别对应着天、地、人,也就是天鼎、地鼎、人鼎,然后又说到了夏禹制作了九鼎,象征着天下九州,分别是:豫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冀州鼎、兖州鼎,所以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可以肯定九鼎一定是个九个鼎,而不是一个鼎。

关于九鼎的故事,一直在华夏流传,《左传》中说夏禹把当时全国的名山大川、地理位置独特的地方以及天下奇怪的东西,全部制作成图册,然后让工匠在铸鼎时将这些图册仿制在鼎上,这是九鼎代表九州的证据。

夏禹

夏朝灭亡后,商朝将九鼎迁到都城,商朝灭亡后,周朝获取了九鼎,周武王取代商朝后,曾经公开展示过九鼎,周武王去世之后,周公执政,为了威震天下,在洛阳兴建陪都,并将九鼎迁到洛阳,因为当时的周朝都城在镐京,今西安,离中原偏了一些,所以九鼎迁入洛阳,以镇天下,显示周朝声威。

没有永远强盛的王朝,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阳,彻底放弃了镐京,这就是东周,东周的实力显著下降,完全不能控制诸侯,于是就了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非常有名的君主之一,曾经有个典故是描述楚庄王,这个典故叫:此鸟不飞则己,一飞冲天,不鸣则己,一鸣惊人。

楚庄王带领楚国走向强盛,并且开始向中原扩张,有一次楚庄王直接打到了周天子首都洛阳的附近,导致周天子惶惶不安,周天子派出了个叫王孙满的人与楚庄王相见,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强大,楚庄王问王孙满:九鼎有多大?轻重如何?

楚庄王问鼎

王孙满回答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意思是周朝的德虽然衰弱,但天命没有改变,鼎的轻重,不是你可以问的。一句话就把楚庄王顶了回去,此后问鼎中原就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成语,表示有觊觎全天下的野心。

楚庄王是这么问的,王孙满是这么答的,两人都没有否定九鼎的存在,可见九鼎是真实存在的,这一年是公元前606年,春秋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秦武王派出甘茂攻下了韩国的宜阳,因此打通了从秦国到周天子的王宫,于是秦武王就带着一批人到周王宫举鼎,秦武王是个大力士,爱好比试力气,当场与任鄙、孟贲一起比试力气,当时他们举的是龙文赤鼎,也就是雍州鼎,雍州就是当时秦国所在的区域,结果秦武王举鼎时,被鼎砸中了脚,流血过多而死。

秦武王举鼎

有相当多的史书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也从侧面证明了九鼎的存在,那么后来九鼎去了哪里?

关于九鼎的去向光是史书就有很多记载:

1、在周王宫就失去踪迹了,可能是消失在周天子之手。

周天子到了后来越来越衰弱,连打仗都没钱了,还得向商人借钱,比如周朝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就是没钱打仗,还产生了一个典故叫“债台高筑”,天子没钱怎么办?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弄钱,这个时候的周王宫除了九鼎还有什么?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是被周天子拿去铸币了,但是史书记载了是在周朝末年消失的,消失在周天子手上,难道不是周天子的责任吗?也有可能他拿去抵债了,总之就是被周天子用掉了,九鼎可值一大笔钱呢。

周天子失鼎

2、被秦国夺去并消失了。

《史记 周本纪》: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於{单心}狐。後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西周君和最后一任周天子周赧王去世后,周地的百姓就逃亡到东方。秦国夺取了九鼎等贵重器物,把西周君迁往狐。过了七年,秦庄襄王灭亡东周,东西周就全都归属于秦了,从此周朝的祭祀没有人主持了。

这里面明确记载了秦国夺取了周天子的九鼎,之后九鼎就应该一直在秦国,秦国后来统一了天下,收缴了天下的兵器,铸成了十二个铜人,有人猜测九鼎也被做成铜人了,如果九鼎代表着王权和九州,秦始皇没有理由把九鼎做成铜人,这种东西是用来传承的,而不是用来毁坏的,这种东西跟玉玺一样,后世朝代只想得到,怎么可能毁掉它。

鼎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王权

但是直到后来秦朝灭亡了,九鼎也不知去向,没人知道九鼎去了哪里,这里大胆猜测一下,有几种可能,一是被秦始皇陪葬了,还在陵墓之中,二是被项羽夺走,铸成兵器了,应该是不在刘邦手中。

3、九鼎沉入泗水了。

这个也是有记载的,这是《汉书》的说法,汉书上说:在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泗水之中,泗水发源于山东临沂平邑,经过泗水县、曲阜市、山东济宁市兖州区、江苏徐州市(彭城),再经过南四湖北部流入京杭大运河,泗水有很多支流,流域面积达到7万平方公里,主要在山东、江苏境内。

泗水是从东向西流的,与境内其他河流不太一样,但是九鼎是在周天子的王宫储存的,当时在河南洛阳的,是怎么跑到山东去的,那就是一个谜,有人猜测汉书的记载是为了突出刘邦,因为刘邦是泗水亭长,九鼎没入泗水,暗示着刘邦将夺取天下,这应该是恭维的写法。

九鼎就这样消失了

《战国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是说秦国要夺周王的九鼎,周天子求救于齐国,有个叫颜率的周人鼓动齐国救援周天子,答应事成之后送九鼎给齐国,齐国果然帮助了周天子,事成之后索要九鼎,结果周天子不想给,颜率以各种理由忽悠齐国,最终也没有给成,如果周天子真把九鼎给了齐国,那就有可能走泗水,但战国策记载的这事是周天子没给九鼎,所以也不成立。

史书上还说过秦始皇也曾经派人到泗水找捞九鼎,如果属实的话,倒是九鼎真有可能落入泗水了,从现在的文献来看,没人知道九鼎在哪里,也许在秦始皇的陵墓之中了,也许埋在了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还需要有考古发现才能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禹王九鼎之谜?

  据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
前 17 世纪),禹王以九州进贡的青铜铸了九只鼎,鼎上分别雕铸九
州物产、奇禽异兽的图象,精致无比,代表当时的冀州、兖州、青州
、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拾遗记》中解释
道:“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象征天下九州方园
尽归于夏,九鼎就是镇国之宝,王权之象征。
  约在公元前17世纪初,夏桀失道,众叛亲离,汤王伐桀,商朝取
代夏朝,取桀之九鼎为镇国之宝。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叙道:“桀
有乱德,九鼎迁于殷。”公元前 1088 年,武王伐纣灭商而建周,在
洛水之北营建城廓,取名洛邑,并把象征国家政权有重器--九鼎从
商朝国都朝歌迁于洛邑,史称“定鼎郏× ( 辱 + 耳 ) ”。
  公元前 606年,周王室权力衰微,诸侯争霸,楚庄王“伐陆浑之
戎,遂至于×(名 +隹),观兵于周疆。”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
。楚王故意向王孙满打听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流露出有取而代之之意
。后世称其有“问鼎之心”。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莫不觊觎周王室的九忐鼎。秦国最有条件并
吞六国统一中国,天下尽归,自然要占有国宝九鼎。公元前 258年,
秦国灭周,秦昭襄王就把九鼎迁到秦国国都咸阳去了。这标志着秦国
完全取代了周王室的地位。相传迁鼎途中,船过泗水时,豫州鼎(即
洛阳鼎)突然由船上飞起,化为巨龙没入水中,寻而未果。秦始皇登 人才服务网 undefined
位时鼎只有八只了。九是数中之最,秦始皇希图自己的权力达至无以
复加的程度,自然要极力寻回那只失落的鼎。《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说:秦始皇“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于泗水,使十人没水求
之,弗得。”秦始皇终于没能寻回那只鼎。另外的八鼎秦以后也渐渐
失传,不知所以了。九鼎的下落终成千古之谜。
  秦以后,鼎的象征意义不再那么被人重视,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语
言中。唐代女皇武则天在洛阳重铸九鼎耗铜56万斤,其中神州鼎最大
。九鼎落成后,宰相、诸王率南北牙宿卫兵 10 万人簇拥入城,置于
通天宫。看来,第一个女皇和第一皇帝总有一些是相通的。
  历代王侯垂青九鼎,但九鼎并没有护住他们的江山社稷,历史按
照它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而铜鼎的光泽却长久地垂照着人类的历史。
前面说起过,九鼎与和氏璧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系。
  大禹铸九鼎后,九鼎便成为权力及天下的象征,延续夏商周三代
,有历史记载1700多年。
  秦始皇将和氏璧雕琢为玉玺,成为新的象征,从秦延续到五代十
国,有历史记载1600多年。
  如果将夏商周与秦及秦以后视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春秋战国则是
新旧交替的时期。
  西周亡,东周,春秋始于前 770年,和氏璧,“新”的象征,现
世于前757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琢璧成玺,“新”象征完全登上历史舞台。九
鼎消失的具体时间说法众多,但可肯定是在战国后期,随着转变的完
成,九鼎,“旧”的象征也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在两种新旧社会交替的春秋战国时代,九鼎与和氏璧,这两个“
新”“旧”的象征也完成了一次交替。
  九鼎失落的说法,以下是我在网上查到的:
  
  “司马迁在他撰著的《史记》一书中,对九鼎的记叙,就有出入
,前后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纪”中说,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
前二五五年),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人秦。但在《封禅书》中
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由后者分析,九
鼎在秦灭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时,已经不见;那么,前者所述秦
照王五十二年,秦从锥邑掠九鼎归秦,岂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费解!
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对九
鼎之下落,采取兼收并蓄之法,收录了司马迁的上述两说,同时,又
补充了一条史料,说是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 327年,九鼎沉
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泅水之下。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
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毕竟是江水滔滔,元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
到了清代,九鼎之下落更加难以考察寻觅。后代史家只能随意加
以揣测了。王先谦在《汉书补注·郊把志》中认为:东周王室在衰落
的过程中,已元力量保护自己。而战国时期各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
却虎视眈眈,力图统一中国,取周而代之。因此,象征王权和“天命
所归”的九鼎,自然成为各诸侯必欲夺之的稀世国宝;加之此时周王
室财政困难,人不敷出,于是销毁九鼎以铸铜钱,对外则诡称九鼎已
不知去向,甚至说其中一鼎已东飞沉人泅水之中,免得诸侯国兴兵前
来问鼎,自找麻烦,王光谦的说法虽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点史料
加以证实,因此,是难以使人置信的。
  纵观中国历代史籍,关于九鼎下落的材料虽多,但往往自相矛盾
,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据,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
,九鼎今天究竟是否还存在?在历史上,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它确实
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相传了二千年;并且,从未发现
过古人关于它已销毁的历史记载。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
谜。或许,今后会有揭破这个千载之谜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见
天日之时。”

中国的传国之宝九鼎到底去了哪里呢?

我们知道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等九个州,为此他命人用青铜打造了undefined九个鼎,每个鼎上都刻有本州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九鼎铸造完成后,就被送到了夏朝都城。从此以后这九个王鼎就成为夏商周三朝的传国之宝,被视为是国家统一昌盛,至高无上的象征。然而如此世界级的宝贝,到了战国末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那么它们去了哪里呢?

要知道,后世的很多皇帝全都费尽心思铸造了九鼎,比如武则天,宋徽宗等人,由此可见九鼎无法代替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关于九鼎的下落,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九鼎在东周末年时候,已成为各路诸侯王的必争之物,比如楚庄王就曾问鼎的重量和大小,吓得周王大气不敢喘,这就是问鼎中原的来历。

另据记载,战国末期,秦武王嬴荡,率领军队来到东周洛阳,围着九鼎赞不绝口,他指着其中一个鼎说:;这是雍州鼎,是秦国的鼎,我们应该把它带回去。;而守护王鼎的官员讽刺说,;这个鼎有千斤重,谁都举不起来。;嬴荡认为自己从小就力大无穷,举个鼎还不是小菜一碟,却没想到因为举鼎而导致胫骨压断,当天晚上就伤重而亡。当然秦国自然要报这个仇,在秦朝灭了东周之后,动用大量人力把九鼎迁到了咸阳,从此不知所踪了。

还有说法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非常希望得到九鼎来彰显王权。在一次南巡途中,他动用上千名士兵在彭城泗水打捞,最后连鼎的影子都没打捞到,而为了代替九鼎的作用,他命人制作了传国玉玺。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早就找到了九鼎,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陪葬品,埋在了陵墓中,这种说法有点牵强,只能在未来打开秦始皇陵墓的那一天才能得到验证。于是九鼎的下落就成为困扰后世两千年的一个不解之谜。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518号 电话:13370044850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