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宫空间站比美国的差?
有些朋友总喜欢拿咱们的中国天宫空间站跟国际空间站比,总觉得不如人家,说国际空间站是第四代,我们手握后发优势却只能造个第三代空间站,太落后了。
真是这样吗?
我们今天就来分析分析两座空间站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大与小
单从外形看,国际空间站大,中国空间站小,这是毋庸置疑的,咱得承认。
国际空间站桁架长94米,算上伸出去的太阳能帆板,总长度达109米,比天宫空间站大太多了。
从总质量看,国际空间站目前达到450吨,而天宫空间站加飞船一起也不过100余吨,比人家也轻得多。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天宫空间站自天和核心舱发射到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对接形成T字构型共历时一年半(553天);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11月发射第一个俄罗斯模块,到2011年6月最终成形,其建设共耗时12年零7个月(4600天),即便是形成与中国天宫一样的“双实验舱构型”,国际空间站也花了9年3个月(3370天)。谁知道9年后中国空间站会不会长成“圭”字甚至“囍”字形呢?
二、多与少
国际空间站由大大小小十七、八个舱段和模块组成,加压舱容积达到1005立方米;而中国天宫空间站结构简单,目前只有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组成三舱T字形结构,加压舱容积仅340立方米。
论舱段数量,天宫比国际空间站少许多,论内部空间,天宫仅有人家三分之一。这就决定了中国常驻太空航天员的数量不如人家:我们目前是3个人,只在轮换的几天里达到6个人,国际空间站有7人常驻。
我们已知目前的三舱“T”字结构是天宫空间站的基础形态,未来在天和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还会增加新的服务舱、气闸舱和实验舱,随着新一代载人飞船服役,中国空间站的舱段和模块更多,支持常驻航天员的人数也将超过今天的国际空间站。
三、“挤”与“不挤”
航天迷们经常看到国际空间站里“乱哄哄”的照片:黑暗、拥挤,到处都是设备和电线电缆,宇航员们在狭窄的空间里背贴着背做科学实验。
但咱们天宫空间站在电视里看起来总是那么宽敞、明亮、整洁、有序。
于是又有人说,国际空间站里“挤”说明人家在做事,不是“做样子”。
我们之前看到的许多画面都是天宫空间站在轨验证和组装建造阶段,航天员最主要的工作是检验空间站各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把空间站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拼接起来。航天员此时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他们自己。
当第一阶段建造完成,我们的航天员也一样要在实验舱里开展数以千计的太空科学实验,他们的任务更繁重,空间站也相应地更“乱”更挤一些。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中国空间站内部空间相对较小,要想始终保持整洁有序存在难度。
四、落后与先进
有人说中国天宫是“第三代”空间站,而国际空间站是“第四代”,尽管有后发优势,但中国空间站是落后的构型,不如人家先进。
果真如此?
以构型“划代”只是一种人为分类方式,事实上国际空间站采用桁架结构并非因为它更先进,而恰恰是采用了落后技术,不得已而为之。
国际空间站8组巨型太阳翼令人印象深刻,从某种角度讲它就是国际空间站的标志和象征,空间站上同样面积巨大的还有几片散热板。为了支撑起这些巨型设备,国际空间站不得不拼装了一个94米长的金属结构桁架。即便如此,国际空间站的发电能力还是无法满足需求。
相比之下,中国空间站采用了面积较小但发电效率更高的柔性薄膜太阳翼,各舱段的热管理效率也更好,这使我们能用小得多的太阳能电池满足二十多个科学机柜工作。从这个角度讲,中国这个“第三代”其实要比人家的“第四代”更先进。
巨型太阳翼和散热板看起来威武壮观,它却不是科学家愿意要的。因为在400公里高度上依然有稀薄的大气,空气阻力会拖慢空间站的速度。你的太阳能帆板越大,空气阻力就越大,空间站往下掉得越快。国际空间站每个月要下坠2公里,俄罗斯频繁地发射货运飞船给空间站“加油”维持轨道高度,每年运送7.5吨燃料就要花掉14亿人民币(2.1亿美元)。
中国空间站在设计和建造中还采用了大量最新技术,不仅在空间站里有5G wifi,还能通过中继卫星实现天地高速通信,这样我们就能在地面实时操作空间站科学实验设备、监控实验进程、获取实验数据,在提高空间站使用效率的同时减轻航天员的劳动强度。
五、共享与专用
国际空间站是15国参与的近地轨道大型科学设施,它就像某些城市里流行的“共享空间”,这个空间由美国俄罗斯主导,其中美国出钱最多,它有“一票否决”权。曾经有多个国家希望邀请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运营,但美国不同意,连看都不让看一眼。
天宫就是中国空间站,虽然暂时小一点,却是我们的自有产权房。在空间科学研究方面我们本着开放的态度,只要你交的申请材料可以过审、答应成果共享,实验就能在天宫空间站里做。当然啦,美国人提交的申请资料太low,审核总是通不过,只能表示遗憾。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2025上海居转户最新政策发布!
- [科学探索]金星曾经和地球相似,为何如今却成了炼狱般的世界?
- [科学探索]一核多点,北京科幻产业布局逐渐形成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发布——晒晒中国空间站的
- [科学探索]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 [科学探索]中国太空科技崛起,美国为何在太空领域显落后?风洞技术成关键
- [科学探索]2024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四川这个“大国重器”的发现入选
- [科学探索]聚焦“中国天眼”等大科学装置 科学纪录片《打开宇宙之门》即将
- [科学探索]腾讯再战,网易豪赌!盘点2024年12月版号里值得关注的游戏
- [科学探索]2024中国向“新”而行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