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会不会谋反(鳌拜算不算忠臣)
历史上的鳌拜没造反,但也跟造反差不多了。
史载:16岁的康熙对着他亲自训练的一群少年侍卫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们都是我的股肱近臣,但是,你们是怕我,还是也怕鳌拜?
少年们异口同声作答:我们只敬畏皇上!
这一场景,记录于生于乾隆年间,死于道光年间的礼亲王昭梿所做的《啸亭杂录》上。
一个已经亲政两年的君王,却还得自己训练死士,才敢处理鳌拜。
可见鳌拜势力之大,奸焰之凶。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那么《清圣祖实录》上记载,康熙处理鳌拜之前,还要把鳌拜的主要亲信党羽们以各种名义支离京城,才敢动手,以确保万无一失。
康熙对鳌拜集团的忌惮可见一斑。
辅政大臣,比着多尔衮那个摄政王,可以说是退了一大步。
等于顺治临终前,吸取了多尔衮的教训,
不想给自己的继承者再找个“爹”。
而是找了四个助手。
鳌拜没搞清楚。
这是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中央集权的一个很明晰的信号。
他的理念,还停留在关外,谁有实力谁做主的阶段呢。
所以,康熙六年,康熙亲政之后,四辅政为首的索尼一死,
鳌拜就开始想着专权。
连人家苏克萨哈主动请辞,他都不放过。
罗织了种种罪名,必欲置之死地。
康熙坚决不同意,他竟然就在大殿之上,冲着康熙挥舞着胳膊,“据理”力争。
最终康熙只能同意处理苏克萨哈满门,只争取到了把凌迟改为绞刑。
君权旁落,是每个君王都绝对不能忍受的。
这标志着,康熙彻底收回了君权。
而议政王大臣会议也被康熙缩减了人数,并规定以后会议内容不得外传。
所以,处理鳌拜事件的本质,
就是清廷封建统治上层集团的一次权力之争。
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鳌拜被定的是“谋逆”的大罪。
是不是真的谋反,已经不重要了。
鳌拜最后的下场,本来是立斩,后来,鳌拜要求单独见见康熙。
见康熙的时候,展示了一下他救清太宗皇太极时身上留下的伤疤。
16岁的康熙,看了之后,动了恻隐之心,
把处罚决定改为免去鳌拜的官职和爵位,他儿子也免死,和他一起永远禁锢。
不久,鳌拜死于禁锢之中,他的儿子被释放。
鳌拜集团其他的成员也基本被免死,大多是夺职并抄没家产。
权臣的宿命就是被猜忌,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卑未篡时。不到最后一刻,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他掌权时,你只能说他是权臣。
据说康熙长大以后也非常后悔当年的决定,但如果在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选择杀鳌拜。
先说几个忠臣,张居正死后被清算;霍光被清算;顾命八大臣被慈禧太后和恭亲王联合扳倒。
再说几个死后被说成奸臣的,比如曹操、比如东北军杨宇霆。
你肯定希望你的辅政大臣是诸葛丞相那样的忠心耿耿,可你要万一遇到曹操呢?通常君王会错杀一千,而不放过一个。毕竟,谁也不想当汉献帝。
鳌拜是忠是奸其实已经无从分晓,但几个小孩是抓不住久经沙场的大将鳌拜的。是鳌拜深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主动脱下上衣,把战场厮杀一身的伤疤展现给康熙皇帝,你看看,我出生入死,你居然让我死。我让你内疚一辈子。之后放弃抵抗,慷慨赴死。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