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灵异恐怖 正文

丽江有一群大师精通传统书画歌舞雕塑的人,云南雕塑设计作品欣赏

作者:eric 时间:2023-09-10
导读:原标题:东巴文化漫谈之三——东巴作者:杨福泉东巴是东巴教的祭司,自称“本补”,直译是“咏诵者”的意思,纳西族民间称他们为“东巴”。东巴意为“智者”、“上师”、“大

原标题:东巴文化漫谈之三——东巴

作者:杨福泉

东巴是东巴教的祭司,自称“本补”,直译是“咏诵者”的意思,纳西族民间称他们为“东巴”。东巴意为“智者”、“上师”、“大师”。

在古代,东巴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是很高的,他们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是部落酋长的军师、参谋。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能知晓天上、地上的一切,能预测人间的祸福是非,能镇鬼驱邪,求吉祛灾,是非同寻常的“灵异”之人。

几个为翻译《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而献出了晚年全部精力的东巴祭司。从左至右依次为鸣音乡的和即贵、大东乡的和士诚、鲁甸乡的和开祥。( 杨福泉摄于1991年,他们已经全部去世)

东巴教有许多被神化了的东巴。后来,由于纳西族社会不断受到外来政治体制、文化和宗教的影响,纳西族上层统治者对各种文化的取舍态度发生转变,东巴的政治地位随即逐渐 衰落,参预政事者日益减少,只是在劳动之余为人祝吉祈福,请神送鬼,占卜治病。

东巴平时从事农牧业生产,是不脱产的农牧民,只有在受人所请时才举行法事,略得一些实物或现金报酬,但他们的家庭收入主要是靠生产劳动。

著名的丽江玉龙县鲁甸乡东巴和云彩在主持祭署(自然神)的仪式。(摄于1991年)

东巴没有像其他宗教一样的属于自己的宗教组织——教会,没有统一的教规教义,相互间没有统属和被统属的关系。那些学识渊博、精通各种技艺的东巴,被尊称为大东巴,出类拔萃者被尊称为东巴王,但这仅仅是一种尊号而已,与诸如藏传佛教那样的教徒等级制是不同的。

东巴全是男子,其传承主要是家庭或亲族世袭制,父传子,子传孙,无子则传于侄。也有一些东巴并无东巴家世而是投师学艺的。东巴生活在民众中,既受东巴教文化艺术的熏陶,也深受民间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既通晓东巴教典籍,也熟谙民情风俗,故事谣谚,有的还懂草医,他们是具有多种技能的纳西族早期知识分子。

塔城乡署明村的东巴兄弟和顺、和训在为村民举行东巴教仪式。(摄于1991年,如今两兄弟都已去世) (杨福泉 1991年摄)

很多东巴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能凭记忆咏诵数百部经典。永宁等地的“达巴”(东巴的异读)无经书,但能快速地背诵洋洋洒洒的长卷口诵经。东巴的博闻强记固然与一些东巴的天资聪颖有关,但长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是主要原因。

东巴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大学问家,与东巴对话,有时犹如随之进入茫茫的知识森林,曲径通幽,没有止境。如问一个象形文古词,常常会引出一串长长的故事;问到某个典故,经常又引出很多其他的掌故。东巴们也喜欢“学术辩论”,讲经论典,常常各执一说,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是常有的事;有的东巴事后还会象小孩似地互不搭理三五天。这些白发老人对民族文化诠释的认真和执着,十分感人。

东巴是神巫,是人神之间的媒介,但又多是能工巧匠,不少东巴不仅会传统造纸术,做各种各样的法器和祭祀用品,还上海户籍政策 undefined会木工活、石匠活,会盖房、做农具、编竹器。他们有很强的谋生能力,不是仅仅靠做东巴、做法事来糊口的人,不是终日打坐念经,靠信徒施舍过日子的宗教职业者,他们耕樵渔牧,无所不做,是地道的农夫。

东巴大都还有杰出的艺术天赋,传统书画、歌舞、雕塑,样样精通。他们的竹笔书画和雕塑,粗犷拙朴,浑然天成,成为后世艺术家摹仿的技法。

香格里拉县(原名中甸县)三坝乡的如卡东巴和占元(杨福泉 摄于1991年)

著名美术史学家李霖灿先生,曾在20世纪40年代深入纳西族地区,拜东巴为师,学习纳西象形文字。起初,他觉得自己是堂堂国立艺专的学生,向东巴学写几个东巴象形文字,岂不是小菜一碟。他苦心学习多年后,自以为可以登堂入室了,甚至有一点“青出于蓝”的沾沾自喜。于是,有一天他问他的东巴老师多格:“我写的象形文字好不好?”他满以为会受到多格老师的赞扬,不料老师却简单地回答:

“不好!”

“为什么?”

“因为你家写得太巧!”

李霖灿惊愕之余,又顿然觉悟,叹服东巴老师一语道出了他的毛病。在当代艺术高等学府严格地受过透视学、素描等训练的青年画家李霖灿,在学写纳西人的图画象形文字时,却未能将那种拙嫩质朴、浑然天成的韵味和丰采表现出来。他对此这样说:“这是凿破混沌之后的一种悲哀,我俯首承认不讳。”对于东巴的艺术天赋,李灿霖先生有过一番评论:

“麽些族(纳西族)的巫师,大都是生活在山林野箐中的自然人,从来没有机会去接受正式素描的艺术训练,然而他们不需要什么训练,不需要什么传授,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一经撷取,便唯妙唯肖,直臻大匠堂奥。怪不得有人说:艺术家是生成的而不是做成的(Artists are born not made )麽些巫师中正有不少天生的大艺术家,只从线条的功力就可以证明无误。”

本文作者在采访正在泸沽湖边举行小祭风仪式的四川省盐源县达住村东巴杨久阿(石高峰 摄于2000年)

这种现代艺术家与东巴艺术的美学差距,不只李霖灿先生有如此慨叹。中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也有同感。她在20世纪80年代初,古稀之年,万里迢迢来到丽江学习东巴舞,也惊叹于东巴跳舞时那种别人难以企及的神韵。东巴独特的艺术气质,应该是缘于他们深深根植于这片土地,与它血肉相连、融为一体的天性。

很多东巴也是当地著名的民歌手,而且由于东巴精通传统文化的各种典故轶闻,古谱古调,因此往往比民间歌手更胜一筹,乡间的赛歌、对歌、赛叙古谱,鲜有能斗赢东巴的。因此,纳西民间有“对歌调赢不了东巴”的谚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纳西族社会的大东巴已寥若星辰,而且大都年事已高,慢慢地,他们将如纳西民歌所唱的那样:“化作白鹤飞回祖先的地方。”所幸的是,近些年,纳西族地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东巴,他们正在成长中。

不感兴趣?

看别的:)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 出品

主编/李铁成 责编/ 和润黄 雷凤娇

商务/王晨 出品人/余金山 和晓莉

终审/闵文新 杨国钧 总监制/段成坤

热线电话:08885112277 微信lijiangtv

法律顾问/滇西北律师事务所 和桥毅(15108880662)

| 右下方可评论

丽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丽江,是个多义词,可能指“丽江市”,也可能指“丽江古城”(也叫大研镇、大研古城)。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从丽江北眺,是高耸云天的玉龙雪山,景致雄奇变幻。民谣说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素有“动植物宝库”的美誉,又是巨大的天然水库。
  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股股清流都来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
  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街市清洁。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间两层,朝南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一般由下辈住用。房屋多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许多庭院门楼雕饰精巧,院内以卵石、瓦片、花砖铺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门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鸟兽。堂前廊檐大多比较宽,是一处温馨惬意的活动空间。
  丽江纳西人历来重教尚文,许多人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着名。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丽江纳西古乐曾应邀赴欧洲多国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由于乐队成员多是来自民间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纳西寿星乐团”的美誉。
  闻名于世的丽江壁画,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000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其中称作《磋模》的东巴舞谱,包括数十种古乐舞的舞蹈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对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古城丽江是怎么样的?

丽江古城又称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undefined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称号。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

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古城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了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1271~1368),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11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丽江木府建筑群十九年(1601),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古城地理位置重要,它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世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时期,因古城处在上通西藏、印度,下达大理、昆明的咽喉位置而成为抗战物资运转的要津,商贸活动一时盛极,至今商贾云集。由于长期的民族交融、多种文化的汇交、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纳西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灿夺目。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丽江纳西人历来重教尚文,许多人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著名。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丽江纳西古乐曾应邀赴欧洲多国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由于乐队成员多是来自民间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纳西寿星乐团”的美誉。

闻名于世的丽江壁画,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怫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518号 电话:13370044850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