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九乘组在忙啥?空间站舱门换“新衣”国外航天员要先学五个字
神舟十九号任务的顺利执行,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次重要飞跃,更是我国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自2024年10月30日成功发射以来,三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已经在太空驻留了超过45天,期间完成了大量艰巨的工作任务,任务进度条也已超过1/4。
可大家不禁会问,这三名航天员在轨的这45天里,到底在忙些什么?除了日常的生活保障,航天员们还需要执行哪些复杂的任务?
事实上,从神舟十九号进入太空的那一刻起,三名航天员就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航天员化身科学家、工程师、维修工、医生、甚至是“清洁工”,在太空站内,进行着一项项科学研究、技术试验以及日常维护工作。
根据官方通报,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航天员们已经完成了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
例如,天舟八号的成功发射,首次将果蝇送入太空进行生物学实验,航天员们已经趁着果蝇还处于“活蹦乱跳”状态,开始了基因结构方面的试验,为未来航天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在细胞学方面,航天员们也进行了大量实验,细胞实验样品的采集与存储工作,不仅为未来的空间环境下3D组织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空间医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的运作离不开每一项设备的高效工作,除了这些前沿的科学实验,大量的设备检查与维护也是离不开航天员参与的。
生物技术实验柜、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流体物理实验柜等设备的安装、更新和维护;燃烧科学实验柜燃烧器更换、抽真空排废气操作、样品更换等任务,确保这些实验设备长期稳定运行,航天员们可谓是“既费心又费力”。
神舟十九号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中国空间站的持续建设,并进行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验证与维护工作,最近他们3个又完成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任务——给前向和后向舱门更换“空间碎片防护装置”。
对于中国空间站来说,舱门的安全防护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与太空站的长期稳定运行。
这一任务,航天员们并不陌生——这些防护装置在之前的飞行任务中已被多次验证过,但其更换工作依然是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微小的空间碎片虽然体积微不足道,但哪怕是一个1毫米见方的碎片,在高速碰撞下,也会对太空站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轻则破坏外部舱壁,重则可能直接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空间碎片防护装置是中国空间站设计中的一项核心任务,每个舱门表面都安装上这层特殊的“防护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太空碎片对舱体的损害。
前向舱门和后向舱门,作为中国空间站的两个关键入口,其功能和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前向舱门不仅是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第一道门”,也是航天员与中国空间站接触的第一印象!航天员每次进入和离开空间站,都会经过这一扇门。
后向舱门则主要用于舱段之间的连接和分隔,确保空间站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高效且安全地进行模块间的对接和切换。
不过根据发布的舱门照片可以看到,这次更换舱门“外衣”,我国将“中国空间站”五个大字印在了防护层上,这一点就有点意思了。
这一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仅符合国际化的交流标准,同时也对进入空间站的外国航天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文成为了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必修课”!他们必须理解和尊重这一文化符号,不仅要熟悉舱内的操作系统,还需要学习一定的中文,才能更好地理解空间站中的操作流程和技术细节。
中国空间站的每个组件中,100%的产品、100%的核心零部件、100%的原材料,全部都是国产化的,空间站内的标识、操作指引以及使用手册,也几乎都采用了中文。
作为中国航天自主研发的航天平台,从航天器的设计到舱段的建设,再到设备的国产化,中国航天已经开始展现强大自信。
换句话说,如果国外航天员有朝一日进驻中国空间站,如果只懂外文,而不认识中文,恐怕连舱门在哪都摸不清!
中国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开展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并为未来载人航天任务奠定基础。
据官方报道,中国已经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围绕中国空间站更多的合作项目正在酝酿孵化。
这些合作项目涵盖了航天器技术、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员选拔训练等多个领域。
目前,已有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日本、印度等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载荷项目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随着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还将有国外航天员参与选拔训练并执行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国家都能顺利参与到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中来。
由于一些政治和法律的限制,例如美国就摆出了《沃尔夫条款》,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中国或有中方背景的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
因此类似美国这种国家,暂时想要直接参与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项目中来,还是不可能的。
至于国外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的时间表,目前尚未有确切的官方消息。
但随着空间站建设的逐步完善和运营经验的积累,国外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的时间应该不会太远,甚至有消息说2025年就将实施。
但不管何时实现,现在有一点可以肯定,外国航天员需要熟悉掌握中国语言及文化,如果不懂中文,与中国航天员的协同性会大幅降低,甚至连入选的机会都没有。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40亿年后太阳或面临氦闪危险,到那时人类将何去何从?
- [科学探索]探索宇宙射线 逐梦星辰大海——记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崔树旺教
- [科学探索]中国研究成果入选!《科学》评出年度十大突破
- [科学探索]硅谷投资人张璐:马斯克星舰打开太空经济赛道
- [科学探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空间站可能会在坠落18个月后最终被撕
- [科学探索]国际空间站环境到底有多糟糕?宇航员评价:又脏又臭,难以忍受!
- [科学探索]神十九乘组在忙啥?空间站舱门换“新衣”国外航天员要先学五个字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来听神十九乘组的太空感言
- [科学探索]耗费30年时间,中国空间站才达到别人30年前的水平,意义在哪
- [科学探索]地球有45亿年历史,人类才几十万年,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吗?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